• 47阅读
  • 0回复

船舶出口前景令人鼓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06
第2版()
专栏:经济工作笔谈

船舶出口前景令人鼓舞
近年来我国船舶开始出口,从去年5月到现在,与外商签订的出口船舶合同总载重量达七十多万吨,其中包括几十艘万吨级船舶。有不少客商还在陆续来我国洽谈船舶出口问题。
今年2月中华造船厂建造的1.75万吨“海建号”远洋货轮,交付外商的第二天,就到了日本,接着驶往美国。英国和西德验船机构的验船师、美国能源代表团的代表、日本邮船公司的代表,都对“海建号”的质量给以肯定的评价。有的说,出乎他们的意料。船舶出口促进了沿海各大船厂生产的发展,不少船厂生产计划已安排到1983年。这样,就解决了我国造船工业多余的生产能力问题,也推动我国船舶质量进一步提高,向国际标准看齐。
船舶在国际上有广阔的市场,去年世界船舶出口总额达200亿美元左右。1973年的石油危机虽曾带来国际船舶市场的萧条,但是煤炭、粮食运量的增加,抵补了石油运量的减少,加上现有旧船需要更新,一部分旧船因不适应国际防止污染的新规定将被淘汰,国际船舶市场从1979年起开始复苏,船价也上涨。一些主要出口船舶的国家和地区,订货单已排到1982年。因此,比较了解我国情况的国家和地区的船东,便来我国订货。
我国建造出口船舶的条件是具备的,有相当大的基础和优势。我国近代造船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造船职工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相当数量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有很大的主机、辅机和导航仪表制造厂,有总装大中小船舶的能力,也有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建国以来,各船厂建造过五百多种型号、一万多艘船舶。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才有可能接受出口船舶的订货。
有人认为,造船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业,没有相当技术水平的国家,是接受不了造船订货的。也有人认为,造船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技术高度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一些国家建造的船舶,竞争能力反倒差些。其实,造船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结合的工业,既需要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又需要有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力,有了这两个条件,才能造出物美价廉的船舶。当前,在一些劳动力比较便宜的国家和地区,比起技术发达的国家来说,则更为优越。所以近年来船舶出口,开始向有一定技术水平而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我国的船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国际市场的。
造船是综合性工业,建造一艘船舶,既要使用大量钢铁,又要装上大量配套设备,而且还要装上很多生活用具。黄埔造船厂厂长罗伟才、中华造船厂厂长张定鸿都认为,船舶出口大有可为,不仅可以使造船工业发展起来,还可以把有关行业带动起来。
1980年2月,国家批准造船工业部门可以直接对外经营进出口业务。这样做好处很多:造船工业部门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可以了解国际船舶市场情况,调动起造船部门的积极性;生产与销售结合起来,生产部门能够承接适销对路的船舶,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商务谈判与技术谈判也统一起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根据市场变化采取相应措施。1980年5月到这年年底,我国就与外商签订了出口三十多万吨船舶的合同,今年头四个月签订出口船舶的合同,总载重量相当于去年。船舶出口的前景令人鼓舞。当然,困难也是很多的。象船舶设计、国际市场情况、国内配套以及组织工作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
本报记者 王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