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人民要汝添光热——从陈素真再度来京演出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06
第8版()
专栏:剧评

人民要汝添光热
——从陈素真再度来京演出想到的
赵寻
息影二十一年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今天在北京重上舞台,演出了她的拿手剧目《梵王宫》。消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事隔二十余年,北京的观众并没有忘记她。这正是一个老艺术家最大的欣慰。
1957年春,陈素真在北京演出《梵王宫》。她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叶含嫣这个艺术形象,曾使首都戏剧界的同志们惊叹、折服。真是:一曲《叶含嫣》,声名满京华。
这次,陈素真到北京来,当我重看她演这出戏时,哪里想到剧中那娇痴而又有点调皮的叶含嫣,正是阔别舞台二十一年的64岁的陈素真扮演的!由于长期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她的嗓音有些沙哑。但陈素真毕竟是有巨大艺术魅力的艺术家,观众很快就忘记了她的嗓音,而被她那细腻的表演所征服,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梳妆”那一大段戏,台上只有叶含嫣一个人,没有一句台词,却演得满台是戏,给观众以极大的艺术上美的享受。叶含嫣先是对镜理妆;喜乐一响,她的内心和外在的动作节奏立即改变了。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她兴奋,又有些慌乱。你看她:插花时扎痛了鬓角,穿衣时穿反了裙子,出门时头碰了门框……陈素真用这些细节和舞扇、舞辫等舞蹈动作,活脱脱地表现了一个少女在等待所爱的人即将到来之前的紧张而又欢乐的心情。她在这段戏里的表演特点是:手上有戏,身上有戏,眼里有戏,心里有戏,动作脆,节奏强,感情逼真,心理变化细腻而层次分明,使观众目不暇视,叹为观止。当年田汉同志就曾在诗中赞道:“辫飞情焰叶含嫣”。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能取得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陈素真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是与她对待艺术的严肃态度和刻苦精神分不开的。正如田老说的,她“极爱艺术,并愿为它献出其全部精力”。她不分冬夏,勤修苦练。她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和融化京剧等各个剧种中有益于自己表演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逐渐使自己的表演独树一帜。
从陈素真略带沙哑的嗓音,不能不使人们联想起她那坎坷的经历。三十年代初期,她16岁演出豫剧《反长安》,就名噪汴梁;解放初期,在西北、华北、中原的剧坛上,她享有盛誉。1957年以后,这颗豫剧明星消失了。十年浩劫中,已摘了右派帽子的她,由于说了对江青“不敬”的话,又被戴上“帽子”,全家赶下农村达十年之久。假如这二十来年,她能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将会给人民的戏剧事业作出多少贡献啊!
陈素真对党是有感情的。解放前她虽是河南梆子的名演员,但作为一个“戏子”,在旧社会倍受歧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建国后,陈素真才在政治上翻了身。1956年7月陈素真给当时的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同志写信,申诉她在前两年受过的冤屈。田老本着党的团结、教育和改造艺人的政策精神,始终关心着这件事。他为此在1957年6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需要这样的演员》的短文,为陈素真说了话。那时,陈素真来京治嗓子曾住在田老家里,临行前田老送了她一首诗:
中州云起几歌仙,
苦练勤修数汝先。
几度弓腰明月下,
何妨碎步铁窗前。
袖舞辛酸艳容女,
辫飞情焰叶含嫣。
人民要汝添光热,
珍重珠喉惜盛年。
这是田老对陈素真艺术创造的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
田老关心的当然不止陈素真一个演员,但田老毕竟了解和关心她,并为她呼吁,同时又以“人民要汝添光热”的诗句来勉励她。人民需要的又何止一个陈素真,人民需要千千万万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陈素真曾表示要在晚年把自己的艺术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是极良好的心愿。在四化建设进程中,祝愿陈素真为人民再添光热,也祝愿千千万万戏剧艺术家为人民多添光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