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为金牌争光的人——记沙市市机床一厂工程师陈志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07
第3版()
专栏:实干家

为金牌争光的人
——记沙市市机床一厂工程师陈志松
湖北省沙市市机床一厂生产的E30 40×16摇臂钻床,1980年荣获国家金质奖章,产品远销美、英、日、意、加等十多个国家。一个只有六百多人的小厂,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应归功于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而工程师兼副厂长陈志松在夺金牌的历程中,花费的心血更多。他用劳动和智慧,为这枚金质奖章增添了光辉。
陈志松1963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系。在十年浩劫中,他同其他科技人员一样,受到不少冲击。1970年,他从五·七干校分配到机床一厂,正值该厂试制摇臂钻床。他看到书记、厂长一面受着冲击,一面同工人一道搞试制,特别是工人出身的厂长、工程师、省劳动模范王双林,戴着“炮打中央文革”的黑帽子,还把全部精力用在机床试制上,使他深受感动。他决心不辜负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教育,为发展我国的机床工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他同大家一起日夜在车间滚着干,吃在车间,睡在车间。机床试制最紧张时刻,他爱人生小孩住了医院,家里丢下个三岁儿子,没有老人照顾。老陈是负责搞设计的,现场离不开他。他说服了爱人,把儿子安排在爱人产床的一边。深夜十二点,他抽空跑去给孩子把把尿。直到现在,他爱人还常说:“谁见过这样当爸爸的”!
去年四月,陈志松参加中国机床考察小组,赴英、法、巴基斯坦三国考察技术。他想,国家花很多钱让出国考察,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多了解些国外用户的需要,多学一些有用的东西,以便进一步改进机床质量。英国有一家经售我国机床的公司,外商对我国机床质量评价甚高,但嫌配套的电气设备不太理想,出售时换上国外出产的电气设备。陈志松虽不熟悉电气,但要求外商给一套带回国研究。外商出于友好,赠给了他一套。这套电气装置重20公斤,加上他收集的机床资料20公斤,整整40公斤。为了节约托运费,他将这40公斤电气和资料,做为小件应用物品手提回来。
飞越三万公里,陈志松将电气设备和一套完整的资料带回工厂,经借鉴、研究、设计改进了钻床上的电气装置,提高了工艺水平,为荣获国家金质奖章的E30 40×16摇臂钻床产品增添了新的光辉。
本报通讯员 邱声鸣 本报记者 高粮(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