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怎样改变买瘦肉难的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0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怎样改变买瘦肉难的局面?
在北京一些大菜市场,每逢有瘦猪肉出售的时候,柜台前就会出现一条条长龙。顾客们一边无可奈何地排着队,一边说:“买点瘦肉真难!”
为什么瘦肉供应日趋紧张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北京市郊区一些猪场、畜牧科研单位以及商业部门。
北京市瘦肉供不应求是从去年开始的,今年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了。据北京市食品公司同志介绍,前些年,猪肉实行定量供应,加以食油供应较少,一般居民买一点肉,既可炒菜又当油用,不存在肥、瘦的矛盾。
瘦肉供应日益紧张的原因,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结构在发生变化,瘦肉味美,蛋白质多,胆固醇少,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二是市场经济活跃后,植物油多了,今年一季度约销售一千万斤议价菜籽油,这就相应地减少了对肥肉、板油的需求。三是消费者要求多吃瘦肉,而目前国内的生猪绝大部分是脂肪型的,脂肪多,瘦肉少。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这就要积极培育、发展瘦肉型猪。北京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同志介绍说,猪种大体分为脂肪型和肉用型两大类,介乎两者之间的是肉脂兼用型。一般体型长、细、高,体长大于胸围15厘米以上,胴体(即生猪屠宰后,去头蹄)中瘦肉含量大于50%的猪,即为瘦肉型猪。近十多年来,许多发达国家脂肪型猪已为肉用型猪所代替,美国和日本养猪实业界更把生产瘦肉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目前,培育、发展瘦肉型猪已引起了我国畜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从1979年开始,畜牧所在北京原种猪场、昌平县供销社西沙屯养猪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优势试验。根据几十个杂交组合的数据证明,饲养瘦肉型猪具有增重快,饲养期短,饲料省(每长一斤肥肉需混合料五斤,而长一斤瘦肉只需三斤左右)等优点。鉴于京郊目前养猪业仍以肉脂兼用型的“北京黑猪”为当家品种的实际情况,他们以“长北猪”(“长白猪”与“北京黑猪”杂交的后代)为母本,以瘦肉型猪“杜洛克”为父本,试验选出“杜长北”等优良瘦肉型猪的杂交组合。“杜长北”与“北京黑猪”对照试验的结果是:“杜长北”瘦肉率为55%,比“北京黑猪”高11%;“杜长北”每增一斤活重耗混合饲料3.34斤,比“北京黑猪”省14%;“杜长北”日增重高达730克,比“北京黑猪”高18%。因此,“杜长北”等杂交组合的选出,为首都发展瘦肉型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改变瘦肉供不应求的状况,各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解决猪种问题。1978年开始筹建的北京市原种猪场,是为科研服务、为机械化养猪场提供优良猪种服务的,已花投资150万元,现在圈存1,200头种猪。但因资金缺乏,种猪产房、深水井、饲料库等配套工程未能竣工,有功亏一篑之虞。有关部门应加以扶持,使其成为提供瘦肉型种猪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畜牧科研部门,积极开展瘦肉型猪的研究工作。
其次,要合理解决瘦肉型猪的收购价格问题。收购部门对瘦肉型猪目前仍按普通猪定级收购。他们说,定等级只以出肉率为唯一指标,不管瘦肉率多少。因此,一头瘦肉型猪少卖十来元钱。所以,现行价格政策不改变,瘦肉型猪就难以大量生产和发展。对国家统一规定的生猪价格北京市商业部门无权擅自变动,但对专门饲养瘦肉的猪场,可以考虑由市有关部门采取补贴或奖励的办法。
本报记者 阎振国 朱继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