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导弹危机与中东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0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导弹危机与中东形势
围绕着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导弹危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插手干预十分引人注意。苏联妄图乘机重返中东,美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同时,导弹危机也使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有所缓和
丹林
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导弹危机”已有一个多月,尽管叙、以双方都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但各自的立场却毫不松动,因此,局势仍然十分紧张,酿成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危险依然存在。以色列贝京当局通过坚持侵略立场,保持紧张局势,既检验了美国新政府对它的支持程度,又改善了自己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的地位。叙利亚则赢得了阿拉伯国家的声援和支持。
围绕这一对抗,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插手干预十分引人注意。一个抢先派第一副外长和苏军总参谋长先后到叙利亚,活动内容秘而不宣;一个派总统特使“穿梭”调解,坐镇中东。一个鼓吹召开国际会议,一个断然拒绝。与此同时,两国在东地中海的舰只调动频繁。这一切描绘出它们在中东进行新的一轮争夺的图象。
苏联要乘机重返中东
近年来,随着西方在中东“北层防御”体系的瓦解,和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苏联在中东地区取得了对西方的军事优势。苏联在阿富汗的十万占领军,驻在毗邻伊朗北部边境的二十万机械化部队,以及在亚丁湾畔的基地和部署在印度洋上的舰只,构成了对波斯湾的包围态势。针对美国调整在波斯湾的战略和推动海湾国家联合防御,苏联又抛出所谓保证波斯湾和平和安全的“五项建议”。这些都反映了它急于充当海湾“监护人”、控制中东的意图。
但是,美国推动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独揽中东和谈进程,把苏联排除在外,使它难以施加影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它利用一些阿拉伯国家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反对埃及的情绪,乘埃以谈判陷入僵局之机,重提召开国际会议一揽子解决中东问题的建议,企图使自己重返中东外交舞台。可是,这一建议只博得几下零落的掌声。
导弹危机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它立即发动攻势,指责美国要对危机负责,暗中却破坏美国的调停,使局势保持紧张状态;它宣扬对叙利亚和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以显示自己是解决导弹危机不可缺少的一方;同时它加强“邀请外交”,兜售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力求使自己跻身于中东舞台中心。看来,苏联不会让这场危机轻易解决,它要尽可能地从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美国进退两难
叙以对抗,使里根政府进退维谷。接受叙利亚要求,压以色列让步,无异向苏联示弱,这将使一些国家加深对美国的信任危机和离心倾向,美国一贯亲以色列的立场也不允许里根政府这样做。但是如果容许以色列肆意侵略而不加控制,又必将激起阿拉伯国家的敌视和对抗,使美国在中东谋求“联合抗苏”的努力归于失败。哈比卜奔走穿梭,谋求一个保全双方面子的折衷方案而迄无成效,正是美国这种困境的反映。
里根政府认为苏联对海湾的进逼是对西方最紧迫、最现实的威胁,所以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中东政策的核心。它重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作用,决定增加对它们的军援,加速提供各类先进武器,以鼓励它们与西方合作,以便在对苏“战略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条从巴基斯坦到埃及的抗苏屏障。同时,美国加紧准备部署快速反应部队,推动盟国参加保卫海湾的防御,强化西方在中东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美国希望通过解决海湾安全来推进埃以和谈的势头。
然而,有关各方对美国这一战略构想并未积极响应。西欧国家虽为油源担心,但不赞成美国的想法。它们认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不逐步解决它,就无法改善西方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海湾建立起有效的防务。中东多数阿拉伯国家承认苏联威胁严重,但更强调以色列侵略的危险。它们要求美国改变偏袒以色列的立场,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导弹危机把中东热点从海湾重新转回到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冲突。美国要对付苏联的插手,需要拿出更高明的手腕来。
阿拉伯国家重新组合
戴维营协议打破了阿拉伯世界三十多年来团结抗以的局面,出现了公开的分裂,埃及被开除出阿拉伯国家联盟。多数阿拉伯国家因不满美国撮合埃以媾和而冷淡了同美国的关系。苏联占领阿富汗使它们大为震惊,为了安全,它们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
两伊战争加深了阿拉伯的内部分歧,一些国家支持伊朗,一些国家同情伊拉克,另一些国家则走上协调行动、联合自强的道路。导弹危机重新突出了同以色列的斗争,使阿拉伯内部分歧有所缓和。伊拉克、约旦和叙利亚停止了互相攻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恢复了对叙利亚的财政支援。然而超级大国的插手使阿拉伯团结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不久前,苏丹与埃及全面恢复外交关系,推动了埃及和阿拉伯国家重新接近的势头。埃及在导弹危机中持中立态度,会对这一势头产生何种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近日来以色列对黎巴嫩连续袭击,甚至对伊拉克的核设施也加以轰炸,从而给危机增添了火药味道。不过,由于苏联东陷阿富汗的泥潭,西有波兰动荡的掣肘,要想在中东挑起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确有力不从心的难处。此外,由于戴维营协议后以色列内部要求和平的倾向抬头,阿拉伯团结脆弱,美国在中东缺乏实际行动能力等诸方面因素,导弹危机在近期内如何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