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应当树立“大畜牧业”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1
第5版()
专栏:科技工作者对发展多种经营的建议

应当树立“大畜牧业”思想
江苏省农科院 盛彤笙
我国发展畜牧业的潜力是很大的,现在远远没有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对于发展畜牧业,我觉得下列两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还有待澄清和统一。
一种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所谓“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论点。这几句话,前两句是正确的,而“宜牧则牧”的提法,只有部分真理。这实际上是一种把畜牧业排除在林区和农区之外,只将它局限于牧区或者草原区之中的论点。世界上只要是植物能够生长的地方,就能够饲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例如森林,只要不是苗圃和幼林,只要地上同时还长有适口的青草,就能放牧牲畜,其中疏林地带作为牧场的价值,甚至比好的草原还高。而放牧的牲畜反过来又可以为森林施肥,促进树木的生长,做到林牧两利。至于作物区,除轮作和套种的饲料以及牧草和绿肥作物可以喂养牲畜之外,农产品加工之后的糠、壳、麸、渣、糟、浆、饼、粕,无一不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至于草原和草山之可以放牧牲畜,水域之可以饲养水产,更是普通的常识。甚至城市周围,也可以利用残羹剩饭以及屠宰下脚料和食品工业的废料来发展养猪、养鸡和奶牛等事业。由此可见,畜牧业是无处不相宜的。尤其是作物区更是一个最大的畜牧业基地,目前我国95%以上的肉和100%的蛋都是靠这里供应的。所以,我们除应树立“大农业”和“大粮食”的观点之外,还应当树立“大畜牧业”的思想。也只有在全国所有的地方都把畜牧业重视起来,发展起来,“大农业”和“大粮食”的目标才能达到。
二是那种害怕人民“胖”起来的思想。有这样一些议论,说什么要保持我国人民的优良膳食传统呀(实际上是一种吃素菜饭的传统),不要走外国人的弯路,要提防我国人民过于肥胖起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呀,等等。持有这样观点的同志,至少是离开中国的实际远了。目前我国人民平均全年不过24斤肉,许多地方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食肉量还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假如按照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常规速度发展下去,到2000年,全国每人每天才不过能吃到一两四钱带骨肉,每三天才能吃到两个鸡蛋。那么,我们首先应当为广大人民担心的,决不是什么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问题,而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仍然不足的问题。
一旦这两个认识上的障碍澄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在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前途是十分广阔的。畜牧业的关键是饲料问题,而节约和开拓饲料来源的途径是很多的。首先可以把每年直接用作燃料烧掉的两亿来吨秸秆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经过处理提高其营养价值,先作为牲畜的饲料,再用牲畜的粪便制造沼气,然后用沼气渣来肥田,其肥效比厩肥还好。其次,可以推广轮作和套种各种牧草和绿肥作物,同样先用它们作为饲料,再用牲畜的粪便经过沼气的阶段来肥田。此外,我国现在每年还将一百来亿斤的各种油饼直接作为肥料埋进地里,各种油饼蛋白质在30—40%之间,这无异于直接将30—40亿斤蛋白质埋进地里。在我国的蛋白质并不富裕的时候,这实在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浪费。这样大量的油饼,其中无毒者可以直接作为牲畜的饲料,有毒者经过脱毒以后也可以作为饲料。仅仅上述三项结合起来,就已经是粗饲料、青绿饲料和精饲料三者兼备,可以喂养的食草牲畜的数量是很多很多的。这都只是一些简单的农牧结合措施,既不需要多少投资,更不用引进技术和设备,就可以收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效果。
除此之外,北方三十几亿亩的草原,改良的潜力甚大。南方的大面积草山,只要换种上适口的牧草,就可以生产大量的畜产品。还有内陆水面和沿海滩涂的利用,每年抛弃的大量小鱼、小虾、小蟹、小蚌的收集加工,单细胞蛋白和其他蛋白饲料的研制,混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等等。
与世界畜牧业发展先进国的水平相比,我国的畜牧业改进的可能性更大。例如品种的改良,杂交优势的利用,饲养管理和经营方法的改进,畜牧机械的逐步采用,抗灾防病措施的贯彻,新技术的推广等等,各路军马,齐头并进,到本世纪末,将我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现在的14%提高到40%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到那个时候,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才真能得到改进,蛋白质的需要才能趋向于满足,营养水平将会显著提高,体质将大为增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