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从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看科技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1
第5版()
专栏:

从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看科技的作用
上海纺织工业在近四年中产值增长了48.78%,在促进生产增长诸因素中,属于技术因素的占71.4%。取得这样高的持续增长速度的奥秘在于依靠科技,舍得在科技方面花本钱,科技工作讲究经济实效,及时抓好科技开发工作。
1977年到1980年,上海市纺织工业产值增长了48.78%。1980年总产值达130亿元,比1976年增长近50%;税利达40亿元,比1976年增长60%以上。这样高的持续增长速度,是上海纺织工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据初步分析,在促进生产大幅度增长的诸因素中,属于技术因素的占71.4%。这几年全局技术改造只花了三亿元,经济效果却十分显著。例如,上棉三厂建设一个自捻纺车间,共花130万元,投产三个月后全部收回。上海市纺织局的一位副局长说:“搞经济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要看到科学技术是一本万利的。我们纺织局在设备、厂房减少的情况下,产值翻了几番,就是靠了科学技术。”
在科技方面舍得花本钱
上海市纺织局的同志在工作中比较注意克服片面强调拚命、苦干,不注意科学技术,把必要的科研经费当作“浪费”等思想,舍得在科技工作上花本钱,下功夫。他们组织了一个由技术、机械、基建、财务、物资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二线指挥部,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一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一年接一年,一环扣一环地开展科技工作。他们在1977年确定了新型纺纱、新型织布等十个重点科研项目;1978年又确定了重点建设18项新技术车间和新技术生产线,1979年再推广27项新技术。1978年他们开展了“科学实验尖兵”活动,有16个单位被命名为“科学实验尖兵厂”,对26项重大科技革新成果发了奖。在产品设计方面每年进行一次评选新产品的“百花奖”活动。今年,局、公司、企业都从生产发展基金中拿出四分之一用于科研和新产品试制。并规定对因开展科研影响职工奖金分配的部分给予适当补助,使热心搞科研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不吃亏。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个局初步建立一支3,170人的科研队伍,实现了860项重大技术革新,取得科研成果258项,其中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的32项,获纺织工业部科研成果奖的110项。
科技工作讲究经济实效
上海市纺织局把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解决生产中重大的技术问题。
首先,把狠抓品种质量的更新换代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科研的中心环节。他们抓住发展中长纤维织物、针织外衣、高级染整、高档毛纺织品和真丝织物等重点产品,从纤维性能、纱线结构、工艺装备到产品设计,组织力量进行试验、研究。他们配合上海石化总厂研究腈纶的卷曲性、可纺性、染色性,还在棉纺、针织等行业开展织造、染整等研究,较快地搞出了棉型的和毛型的各种化纤织品。
其次,结合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一手抓传统工艺改革,一手抓新型纺织技术发展。在改革传统工艺方面,他们主要是抓住关键部件和关键机台的研究和革新,如纺纱工艺的锥面纲领,织造工艺的新型浆纱机械,染整工艺的快速树脂整理等。这些改革,花钱不多,效果较大。棉纺的部分纱支采用锥面纲领以后,单产提高2—3%;毛纺采用电子清纱器后,修呢工时减少三分之一。
第三,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国情,有选择地研究采用,不赶时髦、不装门面,讲究实效。如在采用电子新技术方面,上海纺研院、上海第六织布厂和华东纺织工学院联合研制的喷气织机电子计算机监测系统,操作方便,效果显著,使用以来,布机效率从89%提高到96%,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及时抓好科技开发
几年来,上海市纺织局比较注意抓科研开发工作,抓中间试验这个重要环节。通过“中试”,不仅能考验科研成果对各种生产条件的适应性、成熟性,暴露它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提高,同时,也可以培训技术力量,并在设备、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环节等各个方面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好准备。该局新建了27个中试车间或生产线。对于需要推广的项目,每年都订出规划,并从资金、材料、制造等方面组织安排,认真加以落实。
本报记者 肖关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