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中共成安县委接受党报批评 认真纠正工作中的偏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8-12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成安县委接受党报批评
认真纠正工作中的偏向
  李朝山 张雁北 冀克一
编者按:六月十二日,本报曾批评河北成安县打井工作中的强迫命令和强借中农棉粮的错误,严重地破坏了党与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违反了农村团结生产的方针。下面的报道是中共成安县委与人民政府接受党报批评后纠正偏向的情况。成安县纠偏的方针和方法是正确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在工作中贯彻了群众路线。只有真正使县区村各级干部从思想上认识了错误,才能彻底地纠正偏向。相反地若以简单生硬的命令方式,其结果不但偏向不能纠正,还可能再发生新的偏向。其次,纠偏工作和生产征粮工作结合进行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区村干部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正确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是既能作好工作,又能受到广大群众欢迎与拥护的。
自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上批评成安县在打井工作中的强迫命令作风和强借中农棉粮的错误后,中共成安县委和当地人民政府就采取各种必要措施进行纠正。
报纸上的批评发表后,县、区、村干部特别是区、村干部在思想上是有很大抵抗的。有的说:“以后工作还有法作吗?动不动成了强迫命令。”有的村干部抱怨区干部说:“要不是您叫俺这样作俺能犯错误吗?叫俺承认错误那怎么行呢?!”有的甚至说:“积极工作就有错误,不做工作就没错误。”也有些干部因此在工作中表现束手束脚,抱着宁愿少作些工作也不要犯强迫命令错误的消极态度。如在除蚜灭蝗运动中,部分区干部就不敢大胆发动群众。个别村干部是群众不动自己也不敢动,有些还故意难为区干部,要求区干部下命令。区干部没办法只好回区讨论,或者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对退还强借中农的棉粮或改为自由借贷问题,村干部思想上抵抗更大,他们认为“这是上面故意难为我们”。如一区西南庄村干部说:“在打井时东跑西跳借东西,说好话把嘴都说烂了,井打好了,被借户还没说什么,上级又叫给人家出利息,叫谁出呢?这不是活叫村干部作难吗!”有的感到这样作太丢人;个别干部甚至认为报社记者就会这一套,叫他来试试。
这就说明了必须自上而下的从思想上来解决问题。首先中共成安县委协同人民政府进行了各种必要的说服动员,县委书记刘崎在六月十九日区的主要干部会议上对此作了反复的批判和解释,指明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的根源,及其对党对人民的危害。同时批判了个别干部认为“报纸上批评不如秘密汇报”的不愿公开揭露错误的思想。在整党整干动员报告与开展整风学习中又结合进行了思想动员。这样才使县区干部从思想上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其次为进一步纠正村干部的错误思想,何明县长在各界代表会议上代表人民政府承认了由领导上的官僚主义所造成的强迫命令与侵犯中农利益的错误。并指出这些错误应当立即纠正,要求代表们帮助区村干部来改正错误,使全体人民安心生产。县委又到区里以检查汇报工作、学习政策等方式,对区村干部进行了思想教育,使他们自觉地改正错误。
经过了长时期的解释教育,部分村干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了错误的严重,就开始纠正自己的错误。向被扣的人作了道歉。如林里堡村除村干部对打井中被扣过的人进行道歉外,区书、区长也亲到该村慰问道歉。
县委此时又协同人民政府抽调县直机关干部二十余名(大部为区主要干部)于七月十八日由县的主要干部分头率领到各区(重点为一、二区)配合区干部结合生产夏征大力贯彻纠偏工作。工作步骤一般是:到区后,由县的主要干部分头召开全体区干部会议,根据生产情况将强借中农棉粮问题较多的村划分为若干片村,由相当于区主要干部以上干部召开片村村干部会议讲明问题,分组讨论,端正态度,想出纠正办法。然后由县区干部协同村干部到村召开支部会,村干部会议,进行思想教育,纠正错误。再召开打井户会议,肯定打井成绩,打井是百年大计,有利发展生产。但同时强调说明现在是实行自由借贷,强借中农棉粮是错误的。说服他们自觉的主动的归还,或和被借户商定利息定期归还。最后召开被借户会议,讲明政策,承认错误;同时说明打井户困难,希望双方自定利息,定期归还。如打井户真正有困难还不起,而被借户当下非要不可时,可抽一部打井贷粮,贷给打井户归还被借户。最后召开群众大会,总结这次工作,肯定成绩,指出错误并讲明生产政策。现各区都开了片村村干部会议,有的村庄纠偏工作已经结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