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今日北也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1
第7版()
专栏:

今日北也门
提起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人们往往会把它同“落后”联系在一起,这在过去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如今已不确切了。从1973年起,也门政府开始奉行对外开放政策,根据本国的条件发展民族经济,短短几年时间,国家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也门政府在本国缺乏资源和技术设备的条件下,鼓励大批劳动力去阿拉伯产油国做工,为国家赚取大量宝贵的外汇。目前也门有150万到200万人在国外做工,每年汇回国内大量外汇。据也门银行统计,1979年,平均每个也门人的外汇收入高达二百五十多美元。
由于人民手中有了大量外汇,也门政府鼓励商人进口各种货物,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大量增加进口,使全国城镇的商店里,各种商品把货架挤得满满的,而物价也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低。
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近几年来,也门政府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工业项目,银行给以优惠贷款,国家对新建工厂五年内不征税,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逐步改变完全靠进口的状况。于是一批工厂:如水泥厂、卷烟厂、糖果饼干厂、泡沫塑料厂、肥皂厂、制革厂、铝制品厂、圆珠笔厂、汽水厂等先后建立起来,为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打下了初步基础。
收入的增加和劳动力的外流,使国内工资水平迅速提高。据国营萨那纺织印染厂统计,目前该厂职工的工资平均比1973年增长六至七倍。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更大。
私人收入的增加大大加速了建筑业的发展。萨那、塔伊兹、荷台达等城市的现有建筑物面积比六、七年前扩大了二到五倍。城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达十多平方米。
近几年来,也门每年都接受大量外援,以弥补财政赤字,也用来修建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工程项目。
外援和侨汇是目前北也门经济的两大支柱。但这两根支柱都是不牢靠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也门有识之士为此担忧。萨利赫总统在呼吁民族资本多投资工业项目的同时,强调“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因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它能使我们依靠自己的资源实现自给自足”。(附图片)
北也门首都萨那街景 许 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