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钻出牛角尖,越走路越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2
第1版()
专栏:

钻出牛角尖,越走路越宽
本报评论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深入广大农村牧区,帮助农牧民总结经验、探索改变贫困面貌的关键环节的消息,富有可贵的启示。
多年来,内蒙古地区盲目贯彻“以粮为纲”的方针,大量开荒,毁林毁草,草原大量沙化,农牧民生活很苦。越缺粮,越开垦,越沙化,越穷困。钻这个牛角尖,越钻路越窄。但是,内蒙古人民在三中全会以后,毅然决然掉转方向,冲破顽固的极左思想的束缚,大胆摸索新的道路,短短两三年时间,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内蒙古党委的领导同志深入三千里辽阔原野,同农牧民和基层干部一起总结经验,大力扶持和推广农牧民摸索出来的简单有效的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和大包干。这种生产责任制形式把千百万农牧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从当前来看,春耕生产质量好、进展快,使那些反对包产到户的人也不能不惊异称赞。很多年过半百的老农认为,这是土改以后、合作化初期以来,农村出现的第二次扎扎实实的生产热潮。更值得注意的是,从长远来看,内蒙古党委紧紧抓住了彻底改变内蒙古农牧经济发展缓慢的关键环节,从多年来的恶性循环中,探索出一条真正由贫到富的良性循环的途径。
所谓恶性循环,就是在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为主的内蒙古自治区,多年来好大贪公,盲目推行“以粮为纲”,大量垦草毁林,以致风沙越来越大,降雨量越来越少,旱灾和雹灾年年增加,草原大量沙化,耕地越来越贫瘠。人均口粮由1956年的1,038斤降到1978年的547斤,人均牲畜由2. 17头降到1.66头。三中全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75号文件贯彻执行以来,情况才逐渐好转。
内蒙古探索到的这条由恶性循环转变到良性循环的途径,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从经济意义上说,就是广大农牧民通过推行自己喜爱乐用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很多生产队一年就摆脱了贫困面貌,多年来靠返销粮、靠救济、靠贷款过日子的局面,有希望结束了。内蒙古党委决心尽快减少、以至基本上消灭农村返销粮,而且把节省下来的这些粮食,先用来扶持农牧民种草植树、治沙制风,从根本上改变内蒙古的自然面貌。另一方面,从政治上说,由于广大农牧民排除了种种阻力,包产到户这种生产责任制势不可挡地在各地兴起,农牧民感到自己是放牧和种植的主人了,有了生产建设的自主权,有了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他们看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摆脱靠国家过日子、靠天过日子的消极被动的困境,自力更生的、战天斗地的、自主自立的积极精神越来越增长。现在,很多公社、社队干部包办群众生产活动的越俎代庖的现象,已经大大地变化了,基层干部的许多事务大大精简了,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优良作风真正盛行起来了。农村党内外民主空气开始活跃起来了,党政领导制度也在小改小革中。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改革,将推动公社和县以上的党政领导制度的改革。可以预期,只要认真吸取过去大轰大嗡的、强迫命令的、形式主义的教训,这样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开展起来,效果是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广大农牧民在自主自立的主人翁精神越来越高涨的情况下,就可以逐步掌握农牧业生产的规律,就可以钻出牛角尖,越走路越宽。内蒙古这种光辉灿烂的前景是十分令人兴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