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吉村老人的一席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3
第7版()
专栏:

吉村老人的一席话
赵安博
日本京都吉村孙三郎先生和他一家三代人最近到北京来访问了。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五十年代起就为了促进中日贸易进行了努力。他在北京时,要拜会他的友人是很多的,日程很紧,我们几个人同他见面的时间安排在某一天的早晨。
据他女儿启子先生介绍,吉村先生高龄九十七,除了耳朵有些背,身体很健康。老先生精神矍铄,言语清楚,同我们前年在京都会见时,没有什么两样。
当我们谈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两国友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进展时,老先生十分高兴,他向我们说起建立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的经过。他说,当日中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时,他就认识到日中两国今后将永远友好相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他认为必须要有些行动,使这个条约具有的深远意义永久铭刻在人们的心里。恰好在那时,发现了周恩来总理年青时代访问京都时写的诗:《雨中岚山——日本京都》。他就同京都各团体商量,选择离京都不远的岚山风景区,建立周总理诗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好的象征。
当廖承志先生把字写好之后,吉村先生就委托京都有名的石匠高城先生刻制,并且限定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因为要趁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京都期间,举行纪念诗碑的揭幕典礼。
谈到这里,启子先生特地向我们介绍了同来的高城先生。高城先生年近八十,是日本不可多得的刻石能手。今天在日本通常是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刻刀,而这位先生是用手工。纪念诗碑的诗文就是这位石匠用手工一槌一槌地凿出来的。功夫不同,刻出来的字风格也不相同。
吉村老人说,他所以携带第二代第三代来中国访问,道理很明显。就是要把自己多年来从事的日中友好事业世世代代传下去。说到这里,在座的中日朋友不由地都热烈鼓掌,老先生说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