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看王清芬的戏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3
第8版()
专栏:

看王清芬的戏有感
李万春 魏喜奎
十年浩劫,戏曲界元气大伤。我们一直担心:要恢复这个元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了新乡市豫剧团王清芬同志的戏,这种担心,打消了一大半。我们看到了戏曲界后继有人的可喜前景。
王清芬同志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她求艺的黄金时代,正是在十年浩劫时期。可从舞台上看,她并没有耽误。她的演唱技巧很高,基本功底子很厚。
最近,王清芬在北京先后演了《大祭桩》、《抬花轿》两出戏,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戏。前者,是带有悲剧性的正剧;后者,是带有闹剧性的喜剧。前者,她扮演黄桂英,属于闺门旦;后者,她扮演周凤莲,属于花旦。她的唱、做,紧紧地结合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人物演得活灵活现,丝毫找不出雷同之处。演员,最怕演谁都那个样,“一道汤”;或者全象自己本人。这种毛病,在她身上可以说没有。
在《大祭桩》中,她自始至终掌握住黄桂英的腼腆、善良性格,让人物一直处在忧郁、委屈之中。她的嗓音条件很好,但却不单凭嗓子换取剧场效果,也不以花腔取悦观众,而是随着剧中人的感情,变换起伏。该低的时候,压得很低,声音小得似乎让观众听不见,但,她的声不断,气息仍然有力的贯穿着。该高的地方,她又努力用气把声音催上去,放开来,达到响遏行云的境地。尤其高低腔结合得很自然,衔接之处,顺畅之极。能掌握这种气口,没有精深的功夫是办不到的。在《抬花轿》中,她的唱腔则有明显的变化。周凤莲这个人物开朗、爽快,多少还带点放浪、泼辣。她多处采用了豫剧特有的花腔,从花腔中,把这种性格烘托得更上一层楼。
她在表演方面的处理,与唱腔可谓异曲同工。她的腰腿功夫很好,身上利落,手里干净,脚下灵便。但她决不随便卖弄,也是该用则用。《大祭桩》中,“路遇”一场,幅度那么大的一段跪蹉步,不仅优美动人,更是把剧中人懊恼、烦躁、焦急的心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抬花轿》中,她把娴熟的功夫,用在坐轿子、扇扇子、耍手绢上。长达十多分钟的一段坐轿舞蹈,是这出戏精华中的精华。她,脚下要随着四个轿夫的步子,走出如同坐轿、上坡、下坡的动作;上半身、手里、脸上,又要刻画人物的心情。只见她时而挑帘顾盼,想看看轿外的风光,看看新婿的相貌;时而感到轿中的闷热,取掉盖头,揣于怀内;脱去外衣,折叠平展,搭在臂上;掏出羽扇,频扇不已,以解燥热。脸上、手里、上半身,表现的是人物内心;下半身、两腿、双脚,又表现坐轿的形象。这种一身二任,已极不易,况且时间那么久,动作那么复杂。可喜的是王清芬演来,杂而不乱,时时紧扣人物,把观众带进戏里去,让观众与剧中人同呼吸。
王清芬年岁不大,技艺不凡。相信她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继承、发扬豫剧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