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一场抢点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4
第3版()
专栏:

编者按:近来我们收到一些来信,反映因管理体制不尽合理,造成重复勘探的浪费现象。《一场抢点战》这封信反映的问题,据国家经委重工业局来信说,云南省计委已决定这个矿点由冶金306队工作,并已向省地质局做了工作。这个矿点的争夺问题已获得解决。考虑到报纸宣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推动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且是为了推动解决某一类有普遍性的问题。所以,还是将这封来信发表,以便使大家对这种状况的危害有更深的印象,促进解决这类问题。
一场抢点战
去年4月,我调到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06队工作,正赶上该队与云南省地质局20地质队在安宁县大营公社大龙硐抢占矿点。为了抢点,双方调集了大量人员,一涌而上,几天功夫,整个墓碑山硝烟弥漫,炮灰连天。有人写下一首《抢点奇观》的打油诗:密林深处炮声隆,两支大军“喜”相逢。双方调兵又遣将,墓碑山下决雌雄。
为着抢找锡矿,双方各采用一套系统施工。306队1980年4至11月,耗资18.3万元;地质局20地质队估计耗资22——26万元。1981年度,306队预计需花26——30万元施工费,20地质队预计需花施工费44——54万元。
截止今年3月,仅在墓碑山0.48平方公里范围内,双方共施工钻孔、浅井二百来个,槽探一万六千多立方米,平均挖地深度已达3尺。砂锡矿评勘完毕后,就要向深部原生锡矿进军。可以预料,明年将是原生锡矿的争夺战,是拚重型山地工程的一年。
为抢点,双方指手开槽、先摆钻孔后补设计等违反操作程序的现象在所难免。双方的技术部门,也是门户禁锢,资料相互封锁。在工程布置上,你堵我的头,我斩你的腰,挖墙脚的现象经常出现。由于双方争先恐后地布置工程,盲目施工,现在墓碑山矿点槽探并排着槽探,钻孔紧挤着钻孔,浅井罩着钻孔,工程密密麻麻、重重叠叠。若将两个队的工程测绘于同一图上,活象一个蜘蛛网套着一个被戳烂的马蜂窝。
306队与20地质队抢点,早已作过调处。云南省计委于1980年6月亲临现场调查研究,并下发了《关于地质局20队与306队在安宁大营地区地质工作的分工通知》,作了分工裁决。但文件下达后,这两个队不但无动于衷,反而人员倍增,浪费越来越大。今年2月,云南省建设银行会同晋宁县建设银行,也亲临现场调查,回昆明后也发了文件。但依旧是文件归文件,干归干。
抢点现象屡见迭出,浪费很大,影响极坏。这样一些管理上的弊病,国务院应引起重视,并在调整中统一考虑。地质部、冶金部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有明确分工,在一定时期内做到主次明确,地区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深度明确。
鉴于墓碑山抢点仍在继续,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三○六队一分队职工 莫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