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老灾区的新景象——衡水地区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5
第2版()
专栏:通讯

老灾区的新景象
——衡水地区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见闻
今年,一向多灾低产的河北省黑龙港流域的衡水地区,在连年干旱之后,又遇到了严重的春旱。人们说,如果在旧社会将是赤地千里;如果照往年那样搞大呼隆,也只有靠国家的救济。如今却是一番新的景象,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使人强烈的感到:伴随着责任制的实行,先进在向落后挑战,富裕在向贫穷挑战,实事求是在向“左”的思想影响挑战。这里的生产面貌和干部、群众的思想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顶歪风”到“借东风”
衡水地区11个县,实行责任制较早的是深县和武邑。去年,他们学习外省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搞
“联产计酬”、“大包干”、“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责任制的时候,有人说,“让他们折腾吧,有他们的好果子吃!”结果,这两个县越搞越红火,实行联产责任制的社队比不实行的都好,在大旱之年,获得了好收成,真的吃上了好果子。真切地看到了责任制的优越性,许多干部头脑里开始“打架”了。
在深县和武强交界的地方,流传着从“顶歪风”到“借东风”的故事。
武强县西五公社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亩产早就超过四百斤,成为全县的“尖子社”。和西五相邻的深县西留公社条件差,底子薄,年年吃统销、靠救济。往年,逢秋过夏,西留的社员经常到西五境内扫麦粒、拣山药、拾花生,西五的社员也经常周济西留的亲友。去年,西留公社根据自己的情况,实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西五公社党委书记李月洲连续召开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会,告诫大家“要把好武强的西大门,顶住这股单干歪风!”
李月洲时时注意西留的动向,经常悄悄越过县界,到对方地里转转。他发现,西留的地里,男女老少“满天星”,施肥的,浇水的,管花生的,有条不紊;而西五这边干活一窝蜂,地头一歇就是个把小时,男的打扑克,女的纳鞋底,队长催一催,动一动。到了秋收,西五减产,西留增产。社员们收罢秋,带着点心到西五这边走亲戚,头一次改变了话头:“如今那边光景好了,缺啥用啥,可说话呀!”李月洲“顶”了一年就沉不住气了。去年秋后,公社党委学习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他建议大家来个“借东风”,到西留公社取取经。参观回来,他们结合本公社的实际,实行了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生产责任制,在今年的抗旱春播中收到显著效果。
象李月洲这样从实践中受到教育,转变了对责任制看法的典型,几乎在每个县都可以碰到。
衡水县委书记李同华和副书记王殿魁都是老干部。他们凭着过去的经验,总认为小段包工比较好,联产计酬也可以,而对符合穷队实际、社员欢迎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却不敢大胆支持。春节前,全县近三分之一的穷队中,有21个队要求实行“双包”。县委按照上级限定的“百分数”,左衡量,右掂量,最后批了七个队。这一下,别的穷队也不敢申请了。今年3月,《人民日报》登出的“鲁西北一年翻身”的消息,对衡水县震动很大。鲁西北的聊城、德州地区都和衡水地区接壤,过去也是有名的穷地方,怎么变得这样快?县委决定走出去,开开眼界。王殿魁带着几个县、社干部到了山东夏津县,这个县去年实行了“大包干”,改变了贫困面貌,家家户户粮多钱多,仅棉花一项全县人均收入200元。烈军属、五保户的生活显著改善,许多合同工、临时工都回家种地了,看到的实际情况比报上宣传的还好。王殿魁一连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他把衡水和夏津做了比较,感到比人家的工作晚了二年。参观回来,他把夏津的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向县委汇报之后,县委做出两项决定:一是扩种棉花,逐步恢复到解放初期的水平;二是放开手脚,让群众自己选择责任制的形式。一下子就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今年抗旱播种,既快又好地完成了播种任务,地头地脑、碱地荒坡和村边的鸡狗地也都种得严严实实。
两本账变成了一本账
在故城县,记者听到了县委书记田义申“三下毛店”的故事。
毛店是故城县要庄公社一个大村,自然条件并不坏。合作化以来,历次运动几乎没断过工作队,结果越搞越“左”,越鼓捣越穷。去年,干部社员从报纸、广播的宣传中受到启发,暗地里搞起了“联产到组”和“包产到户”两种责任制。明说以后,公社党委批评了几次,让他们重新合起来。这些队不再跟公社说实话,公社要求上报实行“双包”的队数,他们只按照上级“不超过6%”的规定,报了七个队。后来试探着增加到13个,县上一盘问,又缩成七个。县委书记田义申早就了解到这里有“两本账”,而且耳朵里灌了不少毛店“分田单干”、“拆机器、卖牲畜”的汇报,很想去看一看。
今年春天,田义申和县委几个干部到要庄公社工作,顺便到毛店,看到群众情绪很高,麦子比往年高了一大截,很快发生了兴趣,他又接连两次来到这里,找干部社员谈心。群众看县委书记毫无“问罪”之意,把实话都讲了。老田在这里了解到的情况和在县里听到的议论恰恰相反:牲畜、农具不是减少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去年种麦以来,社员们自己筹借资金,买牛、驴60头,添小拉车一百多辆,柴油机30台,还买了许多化肥和小型农具。老田肯定了毛店的经验,同时鼓励公社书记: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就放手干,县上不再卡你们了。公社从此胆子壮了。要庄公社最后落实了30个“双包”队,各大队报的数字、公社报的数字和县里统计的数字,一个样了。
毛店的情况在全区很有代表性。在衡水这样全省最穷的地区,决定责任制的形式本来应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只要符合当地情况、群众满意,都应该鼓励。可是,在有些领导同志眼里,似乎“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统一经营、联产到劳”是高级的,保险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低级的,危险的。因此,一些地方就把穷队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情况隐瞒起来,形成“两本账”。“两本账”怎样才能变成一本账?一些县委书记说得好:我们不能光要求下边干部有讲真话的勇气,还要问一问自己是否有摆脱“左”的影响,敢于实事求是的勇气。
武强县委书记傅治泽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武强县位于九河下梢,春旱秋涝,十年九灾。合作化以来,这个县年年吃统销,靠救济,累欠国家贷款八百多万元。前年春天,为了给全县推行责任制摸索经验,老傅先抓了一个“点”。他选中一个条件比较好的队,憋在屋子里搞了一厚本“定额管理”的经验,拿出来征求干部社员们的意见。因为是县委书记的“作品”,人们都说:“行啦!不赖!”可是,这一厚本经验印发全县以后,不仅面上没有推开,连点上也没有实行。去年秋天,党中央关于完善责任制的文件发了下来。老傅组织县委领导同志认真学习,自己也有了主心骨,抓点也注意从实际出发。他和县委另外三位领导同志一共抓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点”。北代公社后寨大队是全县有名的穷队,人均口粮二百多斤,一个工值只有八分钱。今年春天缺饲草,饲养员只好让牲口吃八成饱,卧在院里晒太阳。老傅鼓励群众先想办法把牲畜保住。人们想出了把牲畜包到户喂养、保本保值的办法。结果饲草也解决了,牲畜也上膘了,不少社员还自己买了牲畜,使原来的75头增加到175头。经过群众民主讨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也很得人心。社员们看县委书记没有架子,什么心里话也跟他讲。老傅听到了许多在县委机关听不到的情况。
后寨和其他三个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推开以后,全县903个生产队全部落实了责任制。回忆两次抓“点”的过程,老傅深有感触地说:“搞生产责任制,一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二不能脱离群众的意愿,三不能脱离干部的管理水平。脱离这些就是脱离实际,群众怎么会信任和拥护脱离实际的领导呢!”
真“回头路”和假“回头路”
“不准倒退!不能走回头路!”
不赞成责任制的和赞成责任制的人都这样说。前者是说,合作化以来,好不容易搞这么大“家业”,再搞“责任到人”、“包产到户”,是倒退;后者是说,“大、公、平”,“大锅饭”,穷过渡,吃尽了苦头,如今搞起责任制,稳定下来,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又变回去了。哪个是真正的回头路呢?
衡水地区在战争年代是冀中与冀南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成千上万的先烈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这里的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些人一时对责任制不理解,和上级领导机关的条条框框有关,也和自己头脑里“左”的影响有关。多年来,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大、公、平”就是社会主义的标志。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党的三中全会之后,在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许多文件发表以后,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许多人思想的门窗打开了,不再相信“大、公、平”的说法了。
武强县小范公社北牌大队年过七旬的老党员刘振才,从合作化起就在村里当党支部书记,如今在集市上管理牲畜交易。他对记者说:“开始听说一些穷队把地包给社员种,集体的大骡子大马也包到户里喂养,心里不是滋味,搞了这么多年社会主义,容易吗?可是仔细一想,闹社会主义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年年吃国家的粮食,花国家的贷款,年年在一块摽穷,叫什么社会主义?你们看,现在搞了责任制,牲畜多了,膘情也好了。”
我们也访问了一些集体经济力量比较雄厚的先进单位,这里大部分也纠正了吃“大锅饭”的做法,采取了“联产计酬”和“专业承包”的形式。全国劳动模范、深县段家佐大队党支部书记甄春双说:穷队富队,条件不一样,责任制形式也不应该一个样,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尽快富起来,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故城县一条乡间小道上,我们正在参观社员的责任田。一个社员凑过来问:“同志,现在的‘章程’不会变了吧?”我们反问他:“你希望不希望变?”他说:“越变越好才行,当然不希望变回去。可不能再走回头路!”他这里说的回头路:是害怕回到“大、公、平”、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接着,他又问:“这样搞社会主义,老百姓高举双手赞成;有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不赞成呢,不和老百姓一样想?”
归途中,我们一直在琢磨这个普通农民的话。显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已经和前些年大不一样。农民欢迎能够使他们走上富裕之路的社会主义,这是农民多年来所向往的。他们对某些干部的批评,也流露着他们的希望,一些在实行责任制问题上仍然畏缩不前,甚至设置障碍的同志,难道不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吗?
本报记者 李剑秋 毛逵仁 赵德润(附图片)
河北省任丘县金元村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社员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队修建了浴池,社员收工后可以洗上热水澡了。
新华社记者 贲兰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