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一家困难多家支援 长汀县北坑村十三户社员帮助烈属杜三哩建了新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5
第4版()
专栏:

一家困难多家支援
长汀县北坑村十三户社员帮助烈属杜三哩建了新屋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公社伯湖大队北坑村的13户社员,团结互助,帮助贫困户、烈属杜三哩建了新房,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新风歌。
5月底的一天,我们来到这个山村访问。这天,杜三哩下田去了,他爱人领着我们参观了新居。这是一幢一厅四房一个天井两条廊的平房,总面积约一百平方米。柱上、门上贴着红对联,至今仍旧保留着乔迁喜庆的气氛。
杜三哩今年60岁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父亲和哥哥参加了红军,后来父亲光荣牺牲。现在他一家四口人,夫妻俩和一儿一女。妻子体弱多病,儿女年小,主要靠他劳动,家底薄,是队里的困难户。
最使杜三哩发愁的事是,家里房子破旧,难以再修了。去年秋收后,他想把家中喂养的两头猪卖掉,盖两间新房子,但钱和盖房物资不足。他把自己的设想和困难告诉了大队长钟光钦。钟光钦想,烈属杜三哩虽然是队里评定的扶贫户,但我们要发动社员来帮助他,不能光等待国家出钱替他盖房子。钟光钦和生产队队委商量以后,生产队为此专门召开了社员大会讨论,会上社员们都表示要积极支持。
事先生产队准备安排劳动力帮杜三哩建房,可是动工以后,许多社员放弃外出搞副业,自动前来帮工。这个只有14户22个男女劳动力的生产队,每天前来帮工的有十几人。到今年春节前,新房建成了。社员帮工达六百多个工日,他们只在杜三哩家吃饭,不拿工钱,不记工分。人们估算建造这幢房要花1,600元,其中大部分是国家、集体和社员支援的。
今年春节前夕,杜三哩一家喜气洋洋地住进了新房,生产积极性更高了。今年他承包队里二亩三分粮田,天天起早摸黑地干活,连雨天也不闲在家里。他还积极发展家庭副业,养猪、养兔和养家禽。 新华社通讯员 谢镇成
新华社记者 林俊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