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波兰革新和协商路线的胜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5
第6版()
专栏:

波兰革新和协商路线的胜利
本报讯 波兰统一工人党八届十一中全会坚持革新和协商路线的胜利,和按照雅鲁泽尔斯基在议会为克服经济困难而提出的建议改组政府,引起国际舆论的重视。
倾向性的删节
塔斯社对波党中央全会的结束,只发了简短的消息;在转发全会的决议时,作了有倾向性的删节。人们从这里看到了莫斯科对波共中央全会的结果表现的心情。
塔斯社6月12日转发波党十一中全会决议时,删去内容如下:
(1)波党中央确认六中全会开始的革新事业的意志,对政治局提交给全会的报告中对形势所作出的估价表示理解,并赞成报告中所包括的行动方针,认为这些方针是对全党有约束力的指示;(2)波党中央通过了把以政治方法解决社会冲突作为党的行动总路线,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实行协商和改革,但这一政策一直受到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干扰;(3)波党中央认为不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独立于党章规定之外的领导中心的做法是派别活动。
第三次失败
法国《世界报》驻莫斯科记者韦尔内特6月12日发表的评论,认为苏共中央对波党全会的干预的失败,是从今年初波兰政府同“团结”工会达成协议、四月苏联进行军事威胁以来遭到的第三次失败。
评论说,“苏联党6月5日给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信标志着第三个阶段,事实上,这一阶段是在苏斯洛夫访问华沙之后就开始了的”。
“克里姆林宫不能再相信波兰共产党人能对付‘反革命力量’了。它必须在卡托维兹论坛或中央委员会上寻求党的一些人的支持,从而从中找到能够取代‘无能者’和‘软弱者’的‘可靠共产党人’。”
“于是它干脆要求卡尼亚和雅鲁泽尔斯基下台,虽然根据正常程序这是不会得胜的,但苏联领导除了要么顺从,要么把自己的解决办法强加于人之外,别无其它的选择。”
一去不复返
英国《卫报》6月12日刊登了乔纳森·斯蒂尔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波兰坚持改革使克里姆林宫不知如何是好》。文章认为,波党中央全会的结果表明,“莫斯科可以通过宣布它对一个邻国党的老的领导人失去信任或者同他们喜欢的继承人策划阴谋的办法迫使那个党更换领导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文章说,苏共中央对波党的直接干涉“居然没有奏效,这是衡量波兰正在进行的改革的一个尺度。一方面是愤怒的基层决心要使党实现改革,另一方面是忧心忡忡的克里姆林宫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在这两种压力的夹攻下,(波党)中央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选择了听从基层要求这条路。”
文章认为,苏共中央“这封信在某些方面与十三年前捷克危机高潮期间写给杜布切克的改良主义领导集团的那封信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这两封信的不同之点多于相同之点。”主要不同的地方是1968年的信提出捷克斯洛伐克局势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在1981年,这种强硬而傲慢的调子不见了。苏联的这封信中的言词不再那么率直生硬,而是比较委婉了。信中含蓄地表示,现在要调整还来得及。”“他们可能会进行恐吓,大发雷霆,同时可能会感到苦恼不安,但是,现在他们却别无其它合理的选择,只能听任波兰改革运动发展下去。”
政府重大改组
据美联社6月12日发自华沙的报道认为,雅鲁泽尔斯基总理向议会提出改组内阁,是为了使波兰度过经济危机。
报道说,部长会议副主席兼计委主任基谢尔是由于“健康方面的原因”而被解职的。但是,波兰议会和雅鲁泽尔斯基严厉地批评并拒绝了最近在基谢尔的指导之下提出的关于经济问题的报告。在许多官员由于在使波兰陷入经济危机方面负有责任而纷纷受到批评或免职的同时,基谢尔也受到了波兰宣传机器的批评。
报道说,“解除巴伐亚的职务好象是对团结工会的一个让步。团结工会批评他在调查今年3月19日在西北的比得哥什发生的殴打三名工会会员的事件中所起的阻挠作用。”雅鲁泽尔斯基总理“准备同波兰工会,其中包括团结工会,讨论增加煤炭生产的办法”。
另据路透社12日发自华沙的报道,波兰总理雅鲁泽尔斯基在对议会的讲话中,批评政府部门数目激增,造成官僚主义泛滥,他要求把几个重要的部合并。他说,采矿部和能源部,农业部和林业部,冶金部和机械工业部应当合并起来。“雅鲁泽尔斯基说,经济改革将建立在企业自治和大大减少中央计划的基础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