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宋庆龄选集》与仁木富美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5
第7版()
专栏:

《宋庆龄选集》与仁木富美子
顾娟敏
在举国哀悼宋庆龄同志的日子里,不禁想起了《宋庆龄选集》日文版的译者仁木富美子女士。她是日本九州大分县立工业学校教师,也是大分县工会评议会妇女协议会议长,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仁木女士很早就参加了日中友好活动,1970年夏曾来中国,当时她出于对宋庆龄同志的景仰,希望见一见这位伟大的妇女。但因宋庆龄同志那时不在北京,未能如愿。事后宋庆龄同志得知,遂赠给她一本《宋庆龄选集》作为纪念。这本选集是我国人民出版社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仁木在日本收到赠书,如获至宝。她虽然工作异常繁忙,仍坚持每晚阅读《宋庆龄选集》,有时直到深夜。仁木把这一情况说成是她“与宋庆龄先生‘会晤’”。
通过阅读《选集》,仁木富美子从宋庆龄同志身上汲取了巨大力量。她说:“我读了这本选集,了解了中国的‘心灵’、中国的‘斗争’,学到了解放人类的具体手段”;并说:“我懂得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也懂得了我们应当向什么开展斗争。”
仁木富美子从1973年起开始了《宋庆龄选集》的翻译工作。她说,她是把宋庆龄的“足以激起未来的回声般响亮的语言”从中文译成日文,翻译工作对于她犹如“愚公移山”。然而她坚持不懈,终于在1978年完成了全书的翻译。
仁木在“译后记”中写道:“这部选集闪烁着宋庆龄的生涯与思想的光辉。她那照耀世纪的精神之光辉放射出夺目的异彩。”她还在《亚洲论坛》季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选集的每篇文章都是“宝贵的历史证言”,它反映了中国历次革命的潮流,反映了人民的力量最后一定突破一切取得胜利的事实。
仁木富美子1977年3月再次来华,终于得偿宿愿,见到了宋庆龄同志;以后两次来中国时也访问了宋庆龄同志。当时她非常想多了解一些关于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但宋庆龄同志是那样的谦逊,不想多谈自己的事。有一次,仁木给宋庆龄同志写信,希望她能写一本自传。宋庆龄同志回信时说,她没有这个打算,因为写自传总不免以个人为中心。这些事都说明宋庆龄同志是多么的谦虚。
1979年4月,日文版《宋庆龄选集》由日本多梅斯出版社出版。当译者把这一消息告诉宋庆龄同志,并告诉她这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全都是妇女时,宋庆龄同志非常高兴,并说:这很好,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出版社。仁木本人也对这部选集能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之时译出并在此后不久与日本读者见面感到无比高兴。
日文版《宋庆龄选集》共收录了147篇文章,其中三篇是根据宋庆龄同志的建议在出版日文版时增加的:一篇是宋庆龄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另外两篇是《救济与福利事业——两个不同的概念》和《为人民服务四十年》。
日文版《宋庆龄选集》出版后,日本各界著名人士非常重视,并向广大读者进行了推荐。但是,仁木富美子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了便于就近了解和详尽地反映这位伟人的革命生涯,1980年,仁木离家来华,留上海任教。当时身在北京的宋庆龄同志告诉仁木,这年冬天她将回上海。不料到冬天时,宋庆龄同志已卧病榻,仁木赶到北京也没能见上一面。然而,正如仁木所说,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宋庆龄选集》也将永远光照人间!(附图片)
仁木富美子向宋庆龄同志介绍《宋庆龄选集》日文版的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