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在祖国的怀抱里——访新疆喀什地区儿童福利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6
第3版()
专栏:为了下一代

在祖国的怀抱里
——访新疆喀什地区儿童福利院
“我们虽然失去了父母,共产党就是我们的爹娘,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孤儿在健康幸福地成长……。”这是《在祖国的怀抱里》的歌词,喀什地区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最喜爱唱这支歌。
鲜军花不再孤单了
1973年冬季,克拉玛依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在深夜里发生了天然气爆炸,夫妻双亡,小儿子也被炸死,五岁的女儿鲜军花烧得遍体鳞伤,被送到了喀什地区儿童福利院。保育员阿姨给她换上了花衣裳,炊事员伯伯端来了好吃的饭菜,医生护士天天给她换药,洗伤口,但她总是不停地啼哭。
细心的翻译和老师阿克阿依把军花领到家里,让她同自己的儿子阿迪利江一起玩耍,并对军花说:“阿迪利江就是你的小弟弟。”阿迪利江也亲昵地叫:“军花姐姐。”阿克阿依还买了许多小人书,让军花和阿迪利江一起翻看。春节时,许多女孩子头上扎了漂亮的蝴蝶结,阿克阿依也买了一条彩带,扎在军花的发上。
现在,鲜军花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和许多维吾尔族小孩交上了朋友。她再也不感到孤单了。
“病秧子”登上了运动场
在喀什市女子篮球赛场上,一位健美的少女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她弹跳高度过人,抢球迅猛异常,使对方的进攻屡屡受挫。比赛结束时,一些人感叹地说:“谁能想到,这个姑娘五年前还是个濒临死亡的病儿呢?”
姑娘名叫吐玛·先木先,出生在泽普县煤矿的职工家庭。1975年,父母因患肺结核先后病故,兄妹四人一起被送进了儿童福利院。那时,吐玛也染上了肺病,面色苍白,咳嗽不止,浑身皮包骨头,好象一阵风就可以吹倒。
她进儿童福利院以后,医生作了全面检查,每天给她打针服药,经过两年多治疗,肺病治好了,姑娘的脸上泛起了红云,显出了健康的气色。
吐玛不仅勤奋学习,还喜爱体育运动,成了出色的篮球队员。
野马变良驹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有的曾在社会上流浪过一段时间,染上了不少坏毛病。为了他们的进步,老师花费了更多的心血。
有个孩子名叫吐逊·克里木,从小失去了母亲,八岁时父亲又染病身亡。居委会干部管着他的衣食,但他不肯上学,成天在外游逛,一逛就是四年。刚来儿童福利院时,他就象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难以管教。
肉孜老师决定以表扬为主,启发吐逊的觉悟。有一次,吐逊看到裁缝师傅的腿有毛病,打煤砖很吃力,他就去帮忙。老师在当天的小结会上,表扬了他。冬天到了,劈柴很费力,他抡起大斧子一干就是大半天。公家盖房子,他利用课余时间打了7,000个土坯,老师把劳动补助费交给他,他说:“我吃的穿的都是国家的,干点活哪能要钱?”现在,他见了老师很有礼貌地问好,见同学有困难也肯主动帮忙,人人都夸奖说:这匹野马变成了良驹。
三十一年来,喀什地区儿童福利院共收养了维吾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回、汉等族的二千七百多名孤儿,已有二千多人参加了工作,有的升入了大专院校。
新疆《喀什日报》记者 罗昌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