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哈兰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6
第8版()
专栏:漫步纽约

哈兰姆
冯亦代
前几年费孝通先生访美归来,我首先问他的便是有没有去看过闻名遐迩的纽约黑人聚居区哈兰姆。他说他一提出要去看看,便受到主人劝阻,经他坚持,才坐了汽车在哈兰姆边缘转了一圈,我深为他失掉观察的机会而抱憾。
从我年轻时读林杼译的《黑奴吁天录》起,就知道在美国这个民主自由的新世界里,生存着一些黑人,他们做牛做马为白人创造了财富,却享受不到作为人的生活待遇。以后又读了些兰斯敦·休斯和瑞却·赖特等美国黑人作家的诗文,知道即使时间已过了一个半世纪,美国的黑人还在受苦受难。因此,对于他们,我抱着无限同情,一直到前几年读了休斯所写的《辛泊尔隽语录》(TheBest of Simple),我才真正认识了黑人。他们不是愚昧无知、没有爱憎的。辛泊尔的机智、幽默、辛辣、讽嘲,正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我到达纽约,於梨华问我要看些什么,我就提出要去看看哈兰姆。梨华一无难色,答应陪我去,而且同意我不坐汽车去兜圈子。但是为了壮胆起见,还是约了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得到文学博士学位的李耀忠和我们一块去。
那天上午梨华领着我们搭地铁到一百二十五条街,然后向百老汇大道行去。百老汇大道到了上城区这一段,显得十分凄清,与时代广场附近百老汇的繁华景象截然不同。大道上很少有汽车来往,行人稀疏,两边的店面、房屋也有一种陈旧和破败之感。我们一路走进后街一带,看见的不是火灾烧剩下来的颓壁残垣,就是用木板或纸板钉住的窗口。有的废址已荒草凄凄,有的则有黄色野花点缀其间。越进入后街深处,人迹越来越罕见。当走了两三个街区之后,李耀忠便说不能再进,因为再向里去便是哈兰姆的中心区,很容易发生意外,我们就穿过一条横街走向一百二十四条街。
一百二十四条街和百老汇大道相交处一带,有几家酒排间和咖啡店。街角和人行道上,则散立着几簇老人和青年。他们看见有中国男女在街上行走,不免露出好奇的眼光,但这种眼光以老年人为多。
走过一家酒排间,里面透出一阵狄斯高的乐声。梨华说大家进去看看,话未说竟就把店门推开了。长柜台前放着一排高脚圆凳,上面已经坐着三男两女,男的是黑人与波多黎各人,女的则有白有黑。有的在热烈争论,有的在悠闲地啜着酒。看见我们进去,便停止了他们的谈话。柜台后面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黑人,可能是酒排间的主人,扬着手向我们打招呼,表示欢迎,顾客们也向我们露齿而笑。不知为什么,这使我想起了海明威写酒排间小说中的人物来。我们环顾四周后,向他们致了歉,就出门来了。
哈兰姆居住的人家,如今已经不全是黑人,有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波兰人,甚至还有华裔穷人,几乎全是从白人社会排挤出来的。但几乎所有的上层社会人士,一提到哈兰姆,没有不为之色变的。似乎这地方除了凶杀、吸毒、娼妓、酒鬼、小偷、无赖,便没有其他的人了。不过我在这儿所看到的,却是贫穷、愤怒与绝望,这里的人处在生活的边缘上,也许是天堂的门口,也许是地狱的门口。是谁驱使他们陷入这一境地的?我为他们不平,正如辛泊尔所说的:“好吧,只要基督再一次回来(指回到哈兰姆——冯注),我希望他一回来就生气。我希望他把那些虐待黑人的白人从高位上赶下来,从华盛顿到德克萨斯的所有的人!我希望他把白家伙全打倒在地上!”美国的上层社会人士至今对这地方怀有莫名的恐惧,难道只是种族偏见而已?我在哈兰姆仅仅消磨了不到两个钟点,还远没有资格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