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瘦肉型猪的遭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6
第8版()
专栏:随感录

瘦肉型猪的遭遇
丹赤
我们这里买猪肉,一直是每人每月凭票购买半斤。这是“十年一贯制”了。出乎意料的是,近一、二年内,猪肉敞开供应了,而且多是一、二等的肥肉。这本来是好事,但因家中无人再喜吃肥肉,所以为买瘦肉伤脑筋。
从凭票购买到敞开供应,这是形势好的一个标志。从挑肥肉到拣瘦肉,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例证。据说,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肥猪肉都越来越不受欢迎,而瘦肉的供应却相对不足。因此,人们期望着培育出一种瘦肉型的猪。黑龙江某地在去年培育了瘦肉型的“三江白猪”,无疑是一个福音。谁料想这样的好事受挫了。原因是,收购部门仍按五十年代的“短、粗、胖”验等收购,猪越肥越能卖上好价钱。结果,瘦肉型的“三江白猪”,出售时屈居下等,挫伤了培育、饲养瘦肉型猪的科研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各地搞瘦肉型猪的试验工作程度不同地受到影响。
深思之,这重要的一条仍然是实事求是的问题。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恢复和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办了一桩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是,近来常听有人嘀咕,上面开多大缝,下面才好开多大口。于是,在一些同志那里,“缓改革”变为“停改革”。明明是举手投足可办的事,也无人问津。坚持五十年代定的那种收购生猪标准,不管现在人们的胃口如何,还是“肥”的比“瘦”的值钱,何谈瘦肉型猪的培育和发展?说起来,这也不仅仅是养猪问题,其他领域、其他方面不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