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积极发展水路运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7
第1版()
专栏:社论

积极发展水路运输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多年来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调整时期,要把交通运输搞上去,又受到国家物力、财力的限制。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一个重要出路,就是积极发展水路运输。
我国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内河总长度达四十多万公里。长江西起宜宾,东至上海,全长二千八百多公里,支流密布,流域辽阔,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运输干线。西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及松花江等都是地方性的运输干线。此外,我国中部和南部众多的河流、运河及通航渠道,都可担负地方短途运输。尤其是东南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海上航线又是我国天然的南北向运输干线,可以承担大量的南北向物资运输。
发展水路运输有很多优越性。与铁路、公路相比,航道建设基本上不占用农田,这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情况下是很重要的。水运的通过能力很大。沿海和长江航线以及其它重要河流,都有很大的通过能力。如苏北大运河,目前单线船闸,年通过能力约二千万吨,如果改为双线船闸,通过能力可达四千万吨,相当于一条复线铁路。西江、淮河经过整治,通过能力也都相当于单线铁路。水运建设投资少。平原和丘陵地区建设单线铁路,每公里投资约为120——200万元,开发西江,每公里平均投资约为27万元;扩建苏北大运河,每公里投资不到90万元。水运还具有运输成本低、消耗燃料少等优点。水运虽然有送达速度较慢,连续性较差等弱点,但是,与陆路运输相比,利用水运仍然是合算的。特别是长途的、时间上没有特殊要求的大宗货物,更适合水路运输。
过去,我们对水路运输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使水路运输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几年,远洋运输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对国内运输如何充分发挥水运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看到,尽管目前我国水运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与陆路运输相比,仍然有很多长处。
为了发挥水运潜力,加快水运发展,要采取必要措施,搞好港口建设,增加吞吐能力。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改建、扩建老港,充分利用旧的设备,着眼于挖潜、革新、改造,少花钱多办事。铁路规划要为港口服务,只要港口有能力,铁路就要相应发展。
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内河运输,加强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每一条河流的开发,都要注意兼收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渔业、工业用水的综合效益。有些地方只顾防洪、灌溉、发电,不管通航、过木、养鱼,只顾建坝堵口,不管设闸通航,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今后首先要把几条运量大、条件好的江河整治好,如长江、西江、京杭运河、淮河等,同时有计划地做好碍航闸坝的复航工作,以改善航行条件,增加水运的连续性,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要逐步改革水路运输的管理体制。目前行政、企业、事业合一的管理体制,往往按行政区划分管理范围,割断了运输的连续性。要有计划地从管理体制上逐步改变这种局面,鼓励地方与中央、干线与支流的航运企业联合。全国集体所有制航运企业拥有的船舶,占地方船舶的61%,每年完成的货运任务占地方水运量的68%。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植。
进一步发展水路运输,要在工业布局方面有个统盘规划,注意陆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的合理分工。过去有的地方建厂,有水不近水,有江不靠江,致使水路运输缺乏大宗固定货源。大力提倡沿海沿河建厂,是充分利用水运、改善工业布局的重要措施。今后应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把那些有条件利用水运的企业尽量建在河、海附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