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适应群众生活习惯变化 减轻职工家务劳动 福建粮食部门经营面粉复制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7
第2版()
专栏:

适应群众生活习惯变化 减轻职工家务劳动
福建粮食部门经营面粉复制品
有些北方人去福建,往往担心吃不上面食。实际情况却出乎他们意料。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等城市的饭店里,终日都可以买到包子、水饺、面条、馄饨等面食。尤其使人感兴趣的,是这里的粮食部门加工供应的面粉食品之多,甚至超过以吃面食为主的许多北方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是福州市,粮食部门加工供应的面食竟有四十多个品种:既有传统名产细如丝线的高级银丝面、蛋线面;也有价格低廉的机制线面、方便面、干切面;有适宜儿童、孕妇、病人食用的棋子面、面片、麦片、健儿粉;还有葱包、糖包、煎饼、油条等面点,任顾客自由选购。1980年,福州市销售的面粉,占粮食总销售量的19.59%,而面粉复制品又占面粉供应量的40%左右。
不仅城市如此,全省所有县城的饭店、粮食部门和相当数量的农村粮站,都加工供应各种面粉食品。
以大米为主食的福建省,在历史上群众很少吃面食,多数家庭都不会蒸馒头、擀面条,包水饺就更不行了。解放初期,全省面粉加工能力也很小。后来由于受到大批南下干部的影响,福建各地吃面食的人逐渐增加。近几年,就业人口增加,上学人数增多,群众普遍要求减轻家务劳动,早餐吃面点的人也多起来了。据粮食部门统计,去年全省销售的小麦比1953年就增长了八倍半。
随着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对粮食和饮食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群众要求多供应精白面粉,多供应方便、经济的面食。
近几年全省各地城乡发展了几百个粮食复制品加工企业,但是仍然跟不上群众的需要。福建省现有面粉厂的加工能力,与实际需要相比,还差两三亿斤。尤其是精粉的加工能力不足,虽然每年都委托上海、江苏帮助加工,仍然供不应求。此外,粮食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向集体食堂的炊事人员、城镇居民传授制作各种面食品的方法。同时,有关部门还要组织生产、供应制作面食的用具和炊具,从多方面满足群众的要求。
本报通讯员 陈国凎
本报记者 王炜中 孙 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