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互相推诿到底是怕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7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互相推诿到底是怕什么?
今年2月中旬,北京市皮毛三厂接到天津新港码头来的通知,要他们马上办理进口提货手续,尽快提取从香港运达新港码头的一万零八百张狗皮,过期不提要罚款。皮毛三厂很快就把审批报告送给主管单位。
这事非抓紧不行。由于原料供应不足,每年第一季度,都是北京市皮毛三厂的淡季。去年12月,他们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在北京经济建设总公司的赞助、支持下,与香港一家公司谈妥了一项来料加工生意:由这家公司提供二万五千张狗皮和七千张其它毛皮,皮毛三厂按照商定的质量标准,加工皮衣和衣片返销香港。整个生意有利可图,既可解决皮毛三厂淡季没活干的问题,收取加工费,又能利用下脚料加工皮件,获得适当利润。现在,客商的第一批皮料运到了,皮毛三厂早就做好投入生产的准备。可是,围绕着他们急如星火的审批报告,有关主管单位却在相互扯皮。报告先是由市经济建设总公司上报到市进出口委员会。市进出口委员会认为应由市外贸局批,就将报告转给市外贸局。市外贸局不管,又推回市进出口委员会。市进出口委员会还是要转,报告又来到市外贸局。一转一推,一推一转,时间过去将近一个月。
北京市皮毛三厂的干部、职工急坏了。他们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历来靠精打细算过日子,现在摆在他们眼前有三笔账:已有两个车间停工待料,每天要白支出工资1,200元;停在天津新港的皮料已过提取期限,罚款一天比一天增加;合同规定,皮料自发货日起到出口成品是120天,现在到期违约的危险一天比一天大。他们不能再等了,决定让副厂长李瑞枝直接去交涉。
3月9日一大早,李瑞枝就赶到市进出口委员会办公室,拿到一张见市外贸局长的纸条,奔到外贸局去找局长,局长不见。他回到市进出口委员会,一位负责同志给外贸局长打电话,请他接见皮毛三厂的同志,外贸局长答应了。李瑞枝又来到外贸局,局长还是不见。第二天,李瑞枝又这样来回跑了两趟,还是没见到局长。他又生气又纳闷:“到底是谁负责呢?你们怕什么、躲什么?”想到工厂正在蒙受损失、国家正在蒙受损失,李瑞枝决心要见到外贸局长,一定要让他表示个态度。从3月10日开始,他天天给外贸局长打电话,一直打到三月二十几号,始终没能见到外贸局长。
进入4月份,又经过了多少次的交涉,狗皮进口的报告才批准下来。皮毛三厂因提货过期,被罚款一千多元。别的损失不去说了。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已只剩下60天了,而要做成一批皮毛成品,要经过鞣、裁、制三道工序,至少需要七十多天。违约是难免了,拚命干当然可以少拖几天,但是企业的声誉受到影响,第二批、第三批原料能否如约运来都成了大问题。皮毛三厂的干部、职工不明白:一项符合国家政策、又能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事,为什么办起来却这么难呢?为什么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既负有责任,又拥有权力,却不能有效地运用权力,去履行责任呢?
本报记者 张平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