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戏剧理论建设的新收获——简评《戏剧论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7
第5版()
专栏:

戏剧理论建设的新收获
——简评《戏剧论丛》
林真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季刊《戏剧论丛》(它的前身是《戏剧艺术论丛》),从一九七九年到现在,已出版了五期。读了以后,使人感到这个刊物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第一,刊物的学术性、理论性比较突出。它发表了许多表、导演等舞台艺术创作的经验总结和研究文章。例如梅兰芳的《我和杨小楼合作》、《我和余叔岩合作》,盖叫天的《京剧武打的美》,阿甲的《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焦菊隐排演〈茶馆〉谈话录》,赵丹的《地狱之门》选载,金山的《导演探索点滴》等,在总结我国民族戏曲和话剧的表、导演艺术经验,探讨戏剧艺术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王朝闻的《我绕不过他——读扬州评话〈康文辩罪〉》,通过对一段评书的分析,发表了他对戏剧美学方面的一些独到见解。
第二,它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处理得比较恰当。《戏剧论丛》,从比较根本比较长远的问题着眼,致力于总结戏剧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以及探讨当前戏剧创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例如陈云同志对创作评弹新书目的意见,周扬同志谈当前戏剧文学创作中的几个问题,贺敬之同志的《新的时代和作家的责任》等。这些文章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当前的戏剧创作,极为重要。还有吴祖光、马彦祥、赵寻、刘厚生、黎澍、郭汉城等同志关于讨论三十年来戏曲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如何正确估价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戏剧战线的形势的一些文章,也都是较重要的。
第三,刊物办得比较丰富多采,生动活泼。每期大小栏目不下十来个,既有长文又有短论,图文并茂,中外兼蓄。例如周恩来同志学生时代在南开的剧照,老一辈革命家和戏剧家的题字手迹等等有价值的图片资料等。
刊物遵循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努力贯彻“双百”方针,在学术研究和问题探讨方面,能够比较充分地开展百家争鸣,既有刊物的倾向性,又能体现出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作风。
第四,刊物开辟了建国十七年优秀戏剧论文拔萃,和各地报刊戏剧论文文摘这两个栏目。发表过的一些优秀论文,对于今天戏剧艺术事业的拨乱反正,重振理论队伍,都是有益的。文摘则把全国数十种戏剧刊物,以及其它报刊和学报上发表的有独到见解的戏剧论文,加以转载或摘登,使得读者对全国戏剧理论研究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从已经出版的五期来看,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长文章多了点,少数文章的质量不够高等等,我们衷心希望它今后努力改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