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上海毛麻公司职工通过讨论分清高指标同先进指标的界限 推动调整创先进 实现计划挑重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8
第1版()
专栏:

上海毛麻公司职工通过讨论分清高指标同先进指标的界限
推动调整创先进 实现计划挑重担
本报讯 记者王行增报道:上海市纺织工业局毛麻公司在落实今年生产计划的过程中,组织职工开展讨论,分清了“高指标”与先进水平的界限,各厂职工主动要求为国家挑重担,进一步落实了调整任务,推动今年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计划的完成。
毛麻产品是纺织产品中的重点,是短线中的短线。市场需要量大,增产任务重,今年原料充足,设备、劳动力有保证。公司根据去年各厂的实际生产水平,下达了今年生产计划,并要求各厂努力超计划增产。计划下达后,在基层干部和职工中引起了议论。一些人认为,这样按累进制定的计划,指标越来越高,潜力挖尽,奖金难得;就是有潜力,以后也要留一手。怎样识别“高指标”和先进指标,今年生产计划能否完成,各厂展开了讨论。
章华毛纺厂总结过去经验,克服盲目追求产值的偏向,今年一开始就决定增加一部分设备和劳动力,实行四班三运转,生产适销对路、花色品种多样、质量有把握、多创外汇的中高档产品。今年1—4月,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53%,利润增长16.5%。今年产品品种可达209种,一千五百多个花色。干部职工对完成今年生产计划充满信心。他们说,过去压高指标是不顾可能条件,片面追求产量产值,结果冲击了质量和品种,削弱了管理,经济效果很差。今年计划指标从实际条件出发,不仅要求产量增加,而且要求利润、品种增加,要求优质,讲全面的经济效益。这样的高水平我们愿意创,有信心创。
上海第二十毛纺厂是生产绒线的工厂,今年计划生产1,000吨针织绒线,比去年增长16%,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四倍。今年的计划是不是高指标?他们先后两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具体地算了扩台、提高机台单产、增加品种和增收利润的细账。职工看到了潜力,认为今年下达的生产计划都有可靠的数据和保证措施,对全年生产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工人们说,我们工人阶级就要创造高水平,帮助国家克服困难。
上海毛麻公司认为,要创造高水平,管理工作必须跟上,基础工作要大力加强。上海第一毛条厂洗毛工段是全厂生产的薄弱环节,又是“喉咙口”。青年工人多,操作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又脏又累。厂领导首先在这个工段试行小集体超产计件。班组个人一条龙考核办法,克服了奖励中的平均主义,增强了职工的集体观念,生产水平逐月提高,满足了后道工序的生产需要。接着,这个厂在全厂范围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全厂职工积极抢挑重担、互相配合、关心集体。责任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厂里主动三次修订年度增产计划,从计划年产1.5万吨毛条,增加到1.54万吨,最后提出力争1.62万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