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从生产实际出发克服平均主义 高阳煤矿在部分队组中推行计件工资 扭转了连续六年的亏损局面,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8
第2版()
专栏:

从生产实际出发克服平均主义
高阳煤矿在部分队组中推行计件工资
扭转了连续六年的亏损局面,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山西汾西矿务局高阳煤矿是1973年投入生产的新井,设计年产原煤120万吨。投产以后,长期没有达到设计能力,产量少,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连续六年亏损。1978年仅产原煤74万吨,亏损181万元。1979年初在全矿采煤、掘进、开拓、运输等18个队组,一千九百多人中实行计件工资,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改变了被动局面,促进了生产。1979年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原煤产量、开拓进尺、煤炭质量、全员效率、原煤成本和上缴利润等六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一年生产原煤103万吨,比1978年提高39.2%,实现利润365万元,全员效率提高45.8%。1980年各项指标又有新的提高,原煤产量、全员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利润提高60%多。
高阳煤矿在推行计件工资过程中,从本矿实际出发,不断改进计件分配办法,克服了平均主义,妥善处理四种分配关系,把按劳分配政策落实到了班组和个人。它的特点:
一是妥善处理了国家、集体的分配关系。煤矿的采煤和掘进都是多工种、多工序的联合作业,每个采煤工作面有十几个工种,二、三十道工序,各工种、工序又有各自的分项劳动定额。如按分项定额计件,很难准确验收,会出现国家花钱很多,却得不到多出煤的经济效果。高阳煤矿把这些分项定额综合在一起,制定出以产煤吨数和掘进米数为计算单位的综合劳动定额,按吨(或米)支付计件工资。又把劳动定额和国家生产计划密切结合起来,对完成和没有完成国家计划的队,分别按不同的吨煤单价支付工资。完成国家计划的,按较高单价,没有完成国家计划的,按较低单价。这样就把广大职工的物质利益和国家计划联系在一起,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只有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职工的收入才能相应增加。
二是妥善处理了队内班与班的分配关系。煤矿采掘以队为单位三班连续生产,三个班(圆班)共同完成一个循环工作量,因此就全队实行圆班计件,这样有利于三班工人的团结协作,互相创造生产条件。各班之间又实行分班计量,按量记分。他们组织三班工人共同制定出验收办法和记分细则,完成一项工作量记多少分,哪项工程没达到质量标准扣多少分,都明确作出规定,奖或扣也有具体要求,三班工人实行现场交接,共同验收上班工作量,按规定加分或减分。
三是妥善处理了班内工种与工种的分配关系。按照劳动强度、技术高低、责任大小分别评定不同的基础分。如同样完成任务,采煤工得10分,运输机司机只能得6分。对超额劳动部分,采用分项定额记分,多超多得。这样有利于巩固采掘工人队伍,鼓励职工到艰苦岗位上去。
四是妥善处理了等级高的工人与等级低的工人之间的分配关系。高阳矿有一千九百多名采掘工人,3—5级的占88%,这些人年轻力壮,大部分直接从事采掘劳动,是生产的主力;6级以上的占12%,这些人多数年龄大,体力差,从事采掘队内辅助劳动。长期以来,等级高与等级低的工人之间的分配一直没有解决好。实行计时工资,影响等级低的工人积极性,他们说,干与不干,月末按等级算,完全按劳动分计算,等级高的工人又有意见,他们说,煤矿养小不养老。经过一段摸索,他们采取提级差的办法,解决了这个矛盾。
在实行计件工资中,这个矿坚持奖励超额劳动。没有超额劳动一定不能发超额工资。不坚持这一条,按劳分配就失去了意义。他们还坚持把按劳分配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大锅饭”和“小锅饭”都调动不了职工的积极性,只有把按劳分配政策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计件工资还必须和建立责任制结合起来。不仅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建立、健全产品验收等制度,更重要的是把责任制落实到集体和个人,使各个工种、各个岗位、各道工序都有明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同工资分配挂钩,把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同个人工资收入多少直接联系起来。
 煤炭工业部劳资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