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为大工业当配角 为人民生活服务 襄樊市郊社队企业越办越兴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8
第2版()
专栏:

为大工业当配角 为人民生活服务
襄樊市郊社队企业越办越兴旺
本报讯 湖北省襄樊市郊区社队企业,根据城市郊区的特点,为大工业当配角、为人民生活服务,越办越兴旺。
襄樊市是一个有30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这个城市以轻纺、电子为主的大工业和交通运输日益发达,成为鄂西北物资集散地和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市郊农村人多地少,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社队企业应运蓬勃发展起来。现在已有企业171个,1980年总产值达2,610万元。社队企业从业人数已达5,212人,有纺织、轻工、电子、燃化、建工、建材、运输、养殖和饮食服务等许多行业,生产有96种工业产品,有的弥补了本市大工业产品的缺门,有的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一部分产品还畅销全国各地,其中人造腈纶毛皮远销日本、澳大利亚、匈牙利、西德、意大利等。
襄樊市郊在办社队企业中,从开始就作了长远打算和通盘安排。他们针对本地区条件,认为只有立足于为大工业服务,围绕市场需要,才能充分发挥社队企业的作用,他们把为大工业配套、同大工业搞联合经营作为发展方向。产品归口管理,设备归口配套,技术归口指导,生产归口调度,因此做到了供、产、销渠道畅通,防止了与大工业争原料的矛盾。这个市曾出现国营纺纱厂产品销不了,印染厂吃不饱,中间织布跟不上的情况。王寨公社据此情况在市棉织厂的扶持下,投资建了一座拥有四百来台自动织布机的织布厂,1980年总产值达一千万元以上,实现了全市纺织、织布、印染一条龙。
在为大工业服务的同时,这个市还根据郊区社队靠市区近的特点,提出办企业要为市民生活着想,弥补国营服务网点不足。社队本着因地、因人、因材、因时制宜的原则,广开门路,靠山的发展建材,靠水的发展养殖,靠大工厂的发展建筑维修,靠车站、码头的发展装卸、运输,交通要道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发展饮食服务行业。他们大多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用“滚雪球”的办法边生产边建设,逐步壮大完善。王寨公社美满大队根据襄樊作为铁路运输枢纽的需要,自筹资金190万,兴办了一座大型饭店,楼高七层,有八百多个床位,成为襄樊市最大的饭店。市酒精厂,每天排出大量废水,污染环境,造成附近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庞公公社建立了一座酒精废水处理站,将大量废水沉淀处理,变成难得的养猪饲料,既控制了公害,又为养猪事业开辟了新的饲料来源,一年收入五万多元。
襄樊市社队企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社员收入。现在这个市的社队企业固定资金已达一千三百余万元,社员平均收入仅此一项即达227元。
襄樊市企业局 吴静萍
本报记者 高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