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残废者的呼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8
第4版()
专栏:心里话

残废者的呼声
(一)
看了你报3月30日第三版刊登的《大家都来关心残废人》这封信后,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自己是一个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人,也算残废人中的一个吧。
残废人现在在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歧视。例如残废不太严重的人能报考的学校寥寥无几,而分数要比正常人高很多,才能录取。多数高中干脆不收残废学生,高一级的学校也不愿意招收。
残废者多数靠脑力劳动来维持生活,而现在脑力劳动得不到支持,又不能象过去那样靠卖唱、算命、讨饭来维持生活,只好忍着困难从事体力劳动。一般说来,残废者意志是比较坚强的,并不甘心享受国家和人民的照顾和帮助,愿意千方百计地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工作问题是残废者最大的问题,我们渴望为残废者安排适当的工作。
河北武邑县东河大队 王运生
(二)
我是一个先天性的残废人,但身残心不残啊。我们每个残废人心灵深处都埋藏着难言的悲痛,希望社会的力量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我们也有两只手,也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有益于社会的劳动维持个人起码的生活。
我读到初中毕业,高一级学校因残废不再录取了,自找了不少单位也不接收这一“拖累”。有时自暴自弃,觉得社会不允许我们生存;但又觉得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这样多心未免显得心胸太窄。
看了曹国辉同志的建议和第七版刊登的《国际残废者年》的报道,心里升起了一团火。热切希望国家设立残废者组织。如成立协会,我愿做第一批会员,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到四化建设当中。
山西孝义县城关联校窑上学校民办教师 李文
(三)
我于1958年8月,在参加壁画的工作中,不幸患“急性感染性脊髓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截瘫,两下肢一点不能站立。在党的关怀下,我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努力用剩下的完好的大脑和双手,继续坐着做伏案工作。
在病残后的22年岁月里,生活道路不是平坦的。得到过人们的同情、鼓励和支持,也遭受过鄙夷、歧视。例如,哪怕你做了比健康人还多的事,尽管你各项条件具备,调工资时却说你行动不便,工作受到局限(只能伏案工作),不予考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歧视现象呢?我的看法,一是旧社会对残废人那种冷酷无情的习惯势力太深了;二是对残废人的心情和志气太不理解、太不相信,总用“残”和“废”去衡量他们。
现在,你报发出关心残废人的呼吁,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希望早日组成一个包括所有残废者在内的组织。在党的直接关怀领导下,研究各种残废者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利用身体的健康部分,发出一定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四川邻水县电影院 李文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