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8
第5版()
专栏:党史研究资料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紧急时刻召开的。
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党加强了对工农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农民运动迅猛发展,推动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帝国主义一面直接出兵干涉,以武力阻挡革命的发展;一面分化革命阵营,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破坏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无数革命群众、共产党员和工人领袖被屠杀。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以武汉为中心的反帝讨蒋的群众集会,遍及广大城乡,工农群众运动继续高涨。这时武汉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所谓左派开始攻击工农运动过火,压制工农运动。
陈独秀坚持“二次革命论”的观点。他放弃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采取了一系列的妥协和让步。他不仅不去领导工农运动深入发展,反而指责工农运动过火。从党的1926年底的中央特别会议以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在全党占了统治地位,严重危害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处于危急时刻。
为了挽救革命,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指示,制定今后的方针政策,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是在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的小礼堂举行的。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夏曦、苏兆征、向警予、蔡畅、杨之华、张金保、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杨匏安、王荷波、彭述之等80人,代表着五万七千九百多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金斯基等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国民党的代表徐谦、孙科、谭延闿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
“五大”的正式会议是在汉口济生三马路黄陂同乡会馆举行的。陈独秀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的整个基调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报告既没有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并且为以往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了一些错误主张。如对革命发展方向问题,提出了“向西北发展”的逃跑主张。
对陈独秀的错误,瞿秋白、蔡和森、毛泽东等在大会前和大会中进行了抵制和批判。瞿秋白1927年2月写的著名的小册子《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印发给出席“五大”的代表。瞿秋白在会上作了系统的发言,批评了陈独秀、彭述之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指出工人阶级要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而不是“天然”就有领导权。他还批判了陈独秀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指出“中国革命的中枢是农民革命”。
蔡和森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上妥协退让的错误,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虽然与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合作,但我们不要忘记,资产阶级和地主分子随时可能用4月12日的大屠杀对付我们。
毛泽东为了抵制陈独秀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1927年1、2月间视察了长沙、醴陵、湘潭、衡山、湘乡五个县的农民组织和政治情况,热情地支持蓬勃兴起的农民革命运动,并向党中央写了书面意见,同时,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问题上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这些意见遭到陈独秀的拒绝,没能提交“五大”讨论。
会上,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对中国问题的报告。
大会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精神,作出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会上,陈独秀对其错误进行了一些检讨,并表示接受大会的批评,他仍然被选进中央领导机关。当选的中央委员有: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瞿秋白、张国焘、刘少奇、苏兆征、张太雷、阮啸仙、任弼时、陈延年、罗亦农、贺昌、向忠发、彭湃、项英、彭公达、赵世炎、恽代英、谭平山、彭述之、罗章龙等29人。大会选毛泽东、陈潭秋、陆沉、黄平、李振瀛、袁达时、林育南、吴雨铭等11人为候补中央委员。
与此同时,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组成政治局常委和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苏兆征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独秀、李维汉、张国焘、为政治局常委。陈独秀继续担任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秘书长的职务。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及其危害,在组织上又把他重选上党的领导岗位。大会虽然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有所认识,但是对于还在统一战线内部的汪精卫反革命集团没有认识,完全丧失了革命警惕,因而也不可能提出挽救时局的有力措施。结果,这次代表大会没有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
(姜华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