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阅读
  • 0回复

责任制加快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四平地区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 上交商品粮逐年增多,社员囤里有余粮,兜里有余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9
第1版()
专栏:

责任制加快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四平地区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
上交商品粮逐年增多,社员囤里有余粮,兜里有余钱
据新华社长春6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孙若刚报道,吉林省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四平地区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以后,商品粮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地区粮食三年连续增产。今年生产形势更好,干部、社员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力争夺取第四个丰收年。
1978年到1980年,四平地区粮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率由过去的3.2%上升到12.3%,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一年比一年多。1978年全地区上交商品粮十五亿五千二百多万斤,1979年增加到十七亿二千万斤,1980年又增到十九亿五千六百多万斤,比1977年增加八亿二千五百多万斤,增长幅度达72.94%。社员口粮不断增加,去年全地区平均每人口粮达580斤,比1977年增加130斤;去年社员平均每人收入达到127元,比1977年增加47元。现在,全地区绝大多数社员囤里有余粮,兜里有余钱。
四平地区位于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境内有五县二市,自然条件较好,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是建设商品粮基地的理想地区。但在十年动乱期间,全地区粮食产量平均年递增率下降到3.2%。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1978年国家确定在这里建设商品粮基地。1979年春,中共四平地委按照中央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精神,深入农村搞试点,开始建立“分组作业,联产计酬”责任制,改变过去“吃大锅饭”、“记大概工”的平均主义作法,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80年初,四平地委总结推广了梨树县蔡家公社马家大队第三生产队实行“四专一联”的经验。去年下半年,这个地区又推广了以“专业承包,联产计酬”为主的生产责任制。据今年年初统计,全地区已有96.6%的生产队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实践表明,生产责任制对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去年怀德县上交商品粮五亿八千四百万斤,比1979年增加8,000万斤。梨树县去年也上交五亿八千二百万斤,比上一年增加一亿五千万斤。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四平地区农业机械化有了很快发展,全地区现有大中型拖拉机3,900台,比1977年增加1,325台,增长51%。这对争天时,保全苗,促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去年全地区多种经营收入近一亿四千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7.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