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9
第1版()
专栏:社论

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随着“五讲”、“四美”活动的逐步展开,怎样做到“语言美”,越来越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很值得高兴的。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交际工具。有人把语言比作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但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教养,而且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语言没有阶级性,但有正误、文野、美丑之分。正确地使用语言,既要讲文明,又要讲规范。语言的文明与规范,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提倡“语言美”,要求说话“和气、文雅、谦逊”,这就不仅要有心灵美,而且要研究运用语言的学问,学会使用准确、健康、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不断演变发展,是极其丰富、优美的。汉语作为我国人民的共同语言,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一面明亮的“镜子”。对于维护这面“镜子”的清洁,我们党历来是很重视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把“语言无味,象个瘪三”列为罪状之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号召全党同志用很大的气力学习语言。建国之初,党和政府又号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本报为此发表过社论。之后,国务院又卓有成效地领导开展了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的工作,这对于改变语言混乱的现象,促进语言科学的发展,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十年浩劫,斯文扫地,语言这面“镜子”也遭劫受难,蒙上秽土污尘。不仅汉语规范化的工作停滞不前,还产生了语言污染的新问题,我们中华民族一些美好语言传统遭到了破坏和践踏。从旧社会流传下来的和在十年政治动乱中新冒出来的污言秽语混在一起,象随风飘荡的病菌,到处扩散,损害了祖国语言的健康,腐蚀着人们的心灵。所幸这糟踏祖国语言的痛苦的一页已经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词句,那种败坏思想的文风,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语言美”的宣传日益深入人心,以讲文明礼貌语言为荣、以说污言秽语为耻的社会舆论开始形成。但是,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这要做许多艰巨的工作,包括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道德修养,端正文风,砥砺学行,提高文化水平,使更多的人,尤其是在长知识阶段耽误了学习的青年一代,学会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
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这决不只是教育青少年的事,决不只是学校的事,也不只是少数专门家的事。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时刻都在进行着语言的熏陶和教育。很难置信,父母满嘴脏话,子女会有文明的谈吐。在社会上,人们相互交往,不能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很难设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只有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养成人们良好的语言习惯,使我们的语言同我们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相适应,同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相适应。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不光要消除十年浩劫造成的污染,还要继续加强语言规范化的工作。一些语言学家指出:经过十年风霜,语言工作倍受摧残,整个社会的语言水平降低了,全国推广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不如五十年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不规范的现象严重了。这种状况,与建设高度现代化、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要求很不适应。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语言科学与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电子计算机、控制论、自动化技术等,几乎都涉及程序语言的问题。一切程序语言,都是参照自然语言编制的,可以说都是以自然语言为原料的。因此,自然语言的规范化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对语言问题,要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来认识,要从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度来认识,这样才能有足够的重视,才不会掉以轻心。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深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在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责任。现在,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笔下,而且在报刊、书籍上也屡见不鲜;读音的讹误,不仅出现在一般人的口头上,而且在广播和电视中也时有所闻。一则标题写着:“演戏要演好人”,你能从中看出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吗?是说演员要注意挑选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演正面人物,不演反面人物;还是说演戏要把人物形象塑造好?把“水獭”念成“水癞”,你能知道它是一种什么动物吗?诸如此类的差错,看似小事,却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本报在语言规范化方面,也存在很多缺点。经常有读者来信,指出我们在语法修辞等方面的错误。对此,我们衷心感谢,愿意同大家一起,为提高报刊的语文水平而努力。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也有个领导带头的问题。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每个领导干部,都要重视语言问题,过问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起草文件,发表讲话,都要注意文理通顺,讲究语言规范。党政机关颁发的重要文件,领导同志的讲话,是具有权威性的,他们使用的语言,往往很快就会普及开来,变成群众共同使用的语言。从这一点来看,责任重大,更不能等闲视之。
讲究语言的规范和文明,是不是对使用语言有约束呢?应该说是有的。使用者如果不遵守共同的标准,语言就无法充分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对于不规范、不健康、不文明的语言必须加以约束和限制,不然就会妨碍人们的社会交际,不利于协调人们的共同生活,不利于安定团结,更不利于培养高尚的情操。但是,这种约束只是要求人们自觉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学会自由地使用文雅、优美、精炼的语言,决不是要把语言弄得呆板、枯燥、僵化。语言是活的,是发展的,历史地看,它是一直处在变化之中的。然而它又是有规范的,不容许随意杜撰和乱用,不容许生造谁也不懂的词语和怪僻的简化字之类。听任语言混乱的现象存在而不予纠正,是对人民利益的损害。当然,我们所说的规范化,指的是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混乱的读音和字形,改正那些文理不通、逻辑混乱和有歧义的表达方式,而决不反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言。语言规范是人民群众在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也必将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发展。我们既要继承和学习优秀的语言遗产,又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我们使用的语言,要准确、健康、优美,还要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力求新颖、鲜明、生动。
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宝库。让我们都来掌握语言的规律,学会驾驭它的本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