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为普及提高农业科学竭尽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9
第2版()
专栏:

为普及提高农业科学竭尽全力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陈永康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来到了。最近,我常常想,自从中国诞生了共产党,祖国发生了多大变化!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多大变化!我个人又发生了多大变化。
就以我个人的成长史来说吧。我在旧社会种了半辈子田,和所有农民一样,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受尽剥削压迫和欺凌,是让人看不起的“乡巴佬”。由于家境贫困,只读两年书,12岁就开始种田。在劳动中我认真学习老一辈农民的经验,细心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天长日久逐渐在水稻育种和栽培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在旧社会,农民的种田经验有谁来过问呢?我只能为自己的生活,不声不响地种田。
解放后,我的种田经验受到了党的重视。从此,我培育水稻良种,钻研高产栽培技术的劲头更大了。我育成了晚粳“老来青”品种,1951年获得了亩产1,433斤的高产纪录。“老来青”品种迅速在太湖地区扩大种植达几百万亩。我总结的关于培育壮秧、小株密植的经验,也很快在上海和太湖等地区大面积推广。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54年7月1日,我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还被选为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我这个泥腿子被聘请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同时把我调到条件优越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现改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搞研究工作。党还组织了多学科的专业科技工作者和我一道,共同总结我的水稻高产栽培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单季晚粳培育壮秧、科学管理等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总结出来了,使我长期积累的经验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1964年这一套技术措施在全国十大样板之一的太湖地区高产示范样板得到大面积推广,并逐步推广到全省和南方的有关省(市)。1964年北京举行国际科学讨论会,我这个农民代表研究协作组宣读研究论文,得到来自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普遍重视。
党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我,还多次派我出国参观访问。解放前我最远不出松江城,解放以来,我到过埃及、苏联、柬埔寨等几个国家。
从我个人的成长过程,充分说明新旧社会两重天,旧社会把我们农民当根草,新社会把我们农民当个宝。所有这一切巨大变化是靠我个人奋斗实现的吗?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农民的翻身和幸福。这是我国历史的结论,也是我们广大农民的心声。尽管我们党在解放后曾经走了一些弯路,犯过错误,但那犹如太阳上也有黑子一样,我们仍然不能离开它。历史证明,我们的党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一定能够纠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党必将更加坚强,前进的步伐将更快。我们的党是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真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农民搞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很迫切。我今年74岁了,目前身体还比较好,我决心竭尽余年,加倍努力,和科技工作者一道,探索水稻增产新路子,把我国的传统栽培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为农业现代化尽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