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社员惜地如金 魏县开垦利用两万亩荒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19
第2版()
专栏: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社员惜地如金
魏县开垦利用两万亩荒地
本报讯 河北省魏县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扩大耕地面积两万多亩。长久废弃的茅草荒地和闲散地长出了喜人的庄稼。
荒地和闲散地的充分利用,增加了集体和社员的收入。去年,全县这一部分地共收入粮食一百多万斤,棉花31,000斤,花生13,000斤,豆类、芝麻172,000斤。还植树170万株。这个县的康町公社有茅草荒地850亩,1979年分给了社员,当年每亩就收谷子150斤,去年又达到300斤,共多收粮食三十八万二千多斤。院堡公社院西大队,去年把村北二百多亩沙荒地分给社员,平均每亩产花生350斤。仅这一项全队平均每人增加收入33元。社员谢中义全家五口人,过去是个老困难户。去年他在开垦的荒地里种了二亩半花生,每亩产量520斤,收入780元,加上其它收入,一下子就由困难户变成了富裕户。
长时间以来,魏县农村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许多河滩地荒废了,不少村周围的耕地也闲置不用。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社员生产情绪高涨,惜地如金,不仅好地里的
“飞机场”、“拖拉机站”不见了(这是社员的话,是缺苗断垄严重的意思),而且还把许多荒地和闲散地开垦、利用起来。这些地生产队一般按人口分给社员,实行大包干,社员自耕自种自收,生产队只要一定数量的实物或现金。也有些生产队头三年什么也不向社员要。还有的生产队在这些地里种上树,分给社员管理,树成材后收入按比例分配,幼树生长期间,社员可以在林地里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收入归社员。由于政策明确,广大社员开垦和利用荒地、闲散地的积极性很高,耕种管理精心。许多社员全家下地刨茅草,深挖一尺多。为了防止村边的闲散地被鸡挠狗刨,有的打起了围墙,有的围起了篱笆。
本报通讯员 延宝玉
本报记者 李荣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