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0
第3版()
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

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中共延安地委书记 冯怀亮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曾是党中央所在的地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当年党在延安的革命实践,深刻体会到,今天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同样需要发扬当年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毛主席直接培育的一种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党中央、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以陕甘宁边区作为根据地领导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年前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几十万大军,配合日寇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其它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最困难的时候,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钱,战士没有鞋袜,冬天没有被盖。在这种情况下,边区军民坚决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普遍实现了部分自给,有的取之于己的方面超过了取之于民的方面。
全国解放后,党中央一直十分关怀陕北老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三十年来,延安老区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继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产量,从建国初期的三亿五千万斤,提高到十亿多斤;造林成活面积达280万亩,占总面积的33%;建成大小水库一百三十多座,总蓄水能力六亿多立方米;建成基本农田240万亩,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一亩七分。工业从无到有,转亏为盈,有了很快的发展,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000万元发展到一亿两千多万元。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延安地区和全国一样,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经济建设上来。虽然也空喊“艰苦奋斗”,实际上是只唱高调,不干实事,延安精神被丢掉了。加之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不尊重客观规律,使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缓慢。近两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延安地委和行署冲破“左”的思想束缚,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工农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农业方面,全区94%以上的农业核算单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并且落实了自留地、自留山、农牧副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在工业建设方面,坚决贯彻了调整方针,压缩了机械、冶金工业,使轻纺工业增长了20%以上。去年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经济的发展,使延安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
然而,和全国相比,延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还是落后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工业基础薄弱。目前的状况和进行四化建设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还很不适应。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之一。过去,我们党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夺取了全国的胜利,赢得了全国的解放;今天,我们同样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用延安精神把老区建设好,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