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党对我的教育难以忘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0
第3版()
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

党对我的教育难以忘怀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李德仲
在纪念建党六十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党的优良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想结合本人的经历谈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
回顾战争年代,在党的生活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很平常的事情。那时,凡是党组织或党员个人有缺点、错误时,上级或同志之间就很快地指出来,被批评者接受批评也很诚恳,并很快地改正错误。1934年,我作为河北省委的特派员到定县一带去恢复党的工作,公开身份是一家棉产合作社训练班的国文教员。这一带的党组织由于在1933年遭到大的破坏,人民群众难得听到党的声音。为了使人民群众听到党的声音,我自己动手刻蜡板,印传单,利用当地群众赶庙会的机会广为散发。老百姓看到共产党的传单很高兴,认为共产党还没有走。但是我这样做客观上却引起不良后果,暴露了我的身份。当时,省委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批评我这样做是“左”倾路线的残余,不利于保存党的力量,并指示我准备转入地下。开始,我对组织上的批评还不大以为然,认为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后来,棉产合作社解雇了我,我才意识到党组织的批评是正确的,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认识到:如果不是党组织批评得及时,还不知要给党的工作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后来,党组织给我安排了一个《北京晨报》特约记者的公开身份,我吸取上次工作的教训,注意斗争的策略,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不久,我们自己还办了一个派报社,利用分发报纸,掩护党的活动,恢复和发展了定(县)、无(极县)、藁(城县)一带的党的力量。
还有一次党组织的批评,给我的印象也很深,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在1947年我在东北松花江省委任副书记,负责抓土改发动群众的工作。呼兰县委在土改工作中对地主采取了“扫堂子”的作法。我检查工作路过这个县时,他们向我汇报了这个“经验”,我当时只看到群众的高涨的革命热情,而没有认真从党的政策上去考虑,便肯定了这个“经验”。《东北日报》也以很大的篇幅为此作了报道。后来,中央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打电报进行批评制止,我们才意识到:对地主搞过头了,容易引起富农、中农的恐惧心理,不利于我们党的团结中农的政策。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很快纠正了土改运动中的“左”的倾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要搞好我们的党风。要搞好党风,就必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尽管这些年来,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有所恢复,但是还要看到,在有些党组织内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没有真正恢复起来,有问题摆不到桌面上,对错误的思想作风听之任之。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