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化学裁军谈判与苏美竞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0
第7版()
专栏:

化学裁军谈判与苏美竞争
方华
历时12周的日内瓦裁军谈判委员会1981年春季会议已经结束。作为重要议题之一的关于禁止化学武器的谈判仍然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禁止化学武器的谈判有很长的历史,也曾制定过一些公约或议定书,但都未能把化学武器排除在合法的战争手段之外。例如,1899年的海牙陆战法规惯例公约曾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毒物和有毒武器”。1907 年的海牙公约再次重申了这项规定。但是,这些条约并没有能够阻止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共施放11.3万吨毒气,造成近一百三十万人的伤亡。
1925年签订的日内瓦议定书,虽是一项重要的关于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条约,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签署批准,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它只是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却并没有禁止研制、生产和储存这类武器,而且对违约行为没有规定任何控诉程序、核查制度和制裁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曾通过不少决议,要求所有国家遵守日内瓦议定书的原则和目的,全面禁止研制、生产、储存和销毁一切化学和生物武器。1968年,禁止化学、生物武器问题在“非核措施”的标题下,正式列入当时的18国裁军委员会的议程。1972年起,开始专为禁止化学武器进行谈判,其间谈判机构虽几经改组,但禁止化学武器一直是谈判的重要议程之一。从1980年开始,在裁军谈判委员会内成立了“特设化学武器工作组”,以对实质性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谈判,但时至今日,这场谈判就象马拉松赛跑一样依然望不见终点,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化学武器库却继续在扩充、膨胀。
苏联一贯重视化学武器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对付当时美国的核垄断,苏联就大力发展化学武器,在它拥有核武器之后,也没有放慢化学武器的发展步伐。现在普遍认为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战能力。
苏联有完整的化学战体制,有庞大的研究机构、野外试验场地、战剂生产工厂以及培养和训练骨干的中高级化学兵院校,有一支十余万人的化学作战部队。他们储存有大量的化学弹药,拥有以有机磷神经毒为主的多种化学战剂和发射系统,如大炮、火箭、飞机、导弹等。此外,苏联还经常进行计划周密的化学战攻防演习,部队和居民都要接受防化训练,在各大城市设有装备完善的集体防护设施,为进行化学战作准备。
美国本来拥有很强的化学战能力,储有大量化学战剂。战后,美国依赖其核优势,一度放松了化学武器的发展,但到了五十年代末期,又重新重视起来,先后建立了生产毒剂的兵工厂,生产了数万吨的神经毒,创制了新型战剂——失能剂。到六十年代末期,美国的化学战能力又达到了一个高峰。到了七十年代,美国为了克服来自公众舆论等方面的反对,研究成功新一代的化学武器——“二元化学武器”。美国把这种武器看成是与苏联在这个领域中竞争的一张王牌。
日内瓦化学裁军谈判之所以不能取得进展,从表面看,似乎是由于牵涉到象禁止范围、定义、核查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其实,真正关键不是技术,而是两个超级大国根本不想放弃生产化学武器。例如在核查问题上,大多数国家十分强调对于公约的执行情况要有严格的核查措施,但是超级大国不同意。因此,在裁军谈判委员会中,尽管广大中小国家真诚希望早日缔结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但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却各怀鬼胎,都想限制对方,发展自己,毫无诚意可言。这就使得谈判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