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漳州市组织有街面房屋居民开店经商 一年来商业、服务网点发展到1,000个,基本解决了吃饭、住宿、做衣难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1
第1版()
专栏:

漳州市组织有街面房屋居民开店经商
一年来商业、服务网点发展到1,000个,基本解决了吃饭、住宿、做衣难问题
本报讯 通讯员林水土、记者孙静报道:闽南经济中心漳州市街头,到处是大店小铺,出现了二十多年来没有过的繁荣景象。这是漳州市委和市政府组织拥有街面房屋的居民和街道开店,为工商企业部门代销和经销商品、兴办修理服务事业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一年来,全市商业、修理服务网点从400个发展到1,000个;流动和固定个体摊点从二百多个发展到八百多个。还安置了约2,500名待业人员。
去年3月,漳州市委和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要解决设店的房屋问题,可行的办法就是允许居民和街道等集体单位利用自己拥有的街面房屋,自行开设零售店、兴办修理服务行业。
一是开连家店,独立经营;二是三两个待业人员与有街面房屋的住户合伙经营,出房子的只出人不出资金;三是待业人员与有街面房屋的住户协商,租用其住房的前面部分开业;四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把原来作为车间和办公室的街面房屋,进行适当调整,兴办集体商业服务行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为工厂、商业部门代销商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经销国营商业批发的商品,同时也直接向本市和外地社队和街道企业采购国家计划外的商品销售;手工业性质的个体户主要是自产自销;街道办的集体商店,销售街道工业部分产品。
这些商业服务网点规模小,只占用其住房的一小部分,能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繁荣市场,绝大多数住户愿意挤出房屋开店;目前,漳州市已基本上解决了吃饭、住宿、做衣、理发、买东西难。许多传统小吃和手工业品得到了恢复;服务态度也有了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