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实干精神——关于社论《伟大前程与实干精神——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人翁态度》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2
第4版()
专栏:

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实干精神
——关于社论《伟大前程与实干精神——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人翁态度》的讨论
提倡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
由于现在的青年人没有经历过旧社会,并不象老一辈那样懂得“主人翁”这个地位是如何来之不易。而雇佣观点作为旧社会的遗迹和习惯,则随着旧势力的残余影响着一些人。这种雇佣观点,是主人翁劳动态度的一个对立面。有人认为“什么主人翁不主人翁,名称好听,都是空的,捞到钱最实惠”。由于被金钱所束缚,他们变得目光短浅,私欲很重,受到各种异己力量的盲目支配。总之,他们的劳动是靠钱来驱使的,实际上成了金钱的雇佣奴隶,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自由。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和雇佣关系彻底划清了界线。
这是不是因此可以不讲物质利益呢?不是的。我们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依然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我们还得大体上按等量劳动支付等量报酬,作为主人翁的劳动者,完全允许、而且应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物质利益,使自己成为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的“主人”。但是作为主人翁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利益,在按劳分配上打圈圈,还要懂得,在按劳分配前面还写有“各尽所能”四个大字。我们提倡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埋头苦干、辛勤劳作这样一种风尚,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都贡献给国家。也就是说,把崇高的精神生活列入我们的“日程表”,大家都成为一个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高尚的人。这就需要有远大目光,不见利忘义,克服斤斤计较、一切向钱看的低级趣味。马克思曾经讲过,从金钱中获得解放,也就是现代的自我解放。主人翁劳动态度的确立,就是要从几千年来的私有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当前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物质条件还不丰富的情况下,我们提倡要造就摆脱金钱束缚的革命精神生活。即使将来富了,物质水平高了,我们还是要坚持包括主人翁劳动态度在内的革命精神生活。列宁曾经设想过共产主义劳动是为社会进行的不指望报酬和无报酬的“自愿的劳动”,虽然目前“还不能广泛而真正普遍地实行这种劳动”,但是提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是在这条路上前进了一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一步步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我们一向认为,不讲物质鼓励,不是马克思主义;不讲精神鼓励,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提倡克服雇佣观念的主人翁劳动态度,正是坚持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提倡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是我国人民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是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对于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尊重。党提出一切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那么,我们人民群众就应该无愧于主人翁的光荣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三中全会路线,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使自己真正成为四化建设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的主人。
(摘自《浙江日报》评论员文章)
干部要实干
《人民日报》4月13日社论,提出要发扬实干精神,这对于广大群众是重要的;对于广大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也是同样重要的。
实干,是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的战斗作风,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定要有实干精神。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是等来的,盼来的,也不是吹牛皮“吹”来的,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善于从实干中掌握第一手材料,积累经验,提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才能更好地领导工作。不然,“一天不干”,腰杆子就不那么硬,说话就不那么响,威信说高也不很高,方法说有也不那么管用。因此,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也要当好战斗员,把自己置于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地位上。要有千险不畏,万难不辞的精神,任劳任怨,吃大苦,耐大劳的实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领导的本领,受到群众的尊敬和拥护,四化大业才有希望。 湖北襄樊市水产局干部 余高峰
对浪费和不正之风的一点看法
《伟大前程与实干精神》的社论把生产建设中的“浪费”和某些干部的“不正之风”,称作是“一种挫伤群众积极性的因素”,作了相应的论述,这个问题提得好,很值得深思。
提起“浪费”,勿用多说,每个职工心里都有数。大有大的浪费,小有小的浪费,但共同的一点是:浪费却都是“公家”的,“私人”的绝无仅有。对这个问题,知道的人不少,考虑的人却不多,很多人似乎习以为常。
说到“不正之风”,这已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陈云同志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确实,“不正之风”对于国家兴亡,四化成败,关系是极大的。
这两个问题,中央已非常重视了,报上发了不少有关文章和消息,并不断采取了具体措施,但“浪费”和“不正之风”的问题还存在。因此,继续努力、更有成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仍属非常重要。这里,教育自然是必要的,而且是主要的;对党员,对干部,对群众,都要进行教育。但与此同时,也应当考虑“立法”。用法制来制止浪费和不正之风,以保护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否则,教育不听,浪费依然,不正之风还是呼呼的,群众心里不高兴,气不顺,积极性怎么可能发挥呢?
铁道部宝鸡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 王本致
北京重型电机厂车间主任张业立谈体会
使工人感到自己是主人
提高思想觉悟;建立制度保证;改进干部作风
本报讯 北京重型电机厂的张业立同志,担任车间主任已有十年之久,对于如何调动、组织工人的积极性,有不少体会。他说,《人民日报》4月13日社论提出要重视人的作用,要提高人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这话很切合实际。从多年的经验来看,只有让工人感到他是工厂的主人,以厂为家,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贡献出来。
在谈到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时,张业立同志说,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要造这个舆论。工人们尽快把我国经济搞上去的愿望是强烈的。我们厂有人去日本考察过,也同日本一些厂有合同关系,了解到那里工厂生产紧张,纪律严格,人们勤奋,没有闲逛闲聊的现象。工人们每次谈及这些都赞叹不已。一些老工人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吃苦耐劳,苦干实干,并不比别人差,一定也能搞好。这些都是增强工人主人翁感的有利因素。
张业立认为,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首先要加强学习。他说,比如在人的作用问题上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清理。林彪、“四人帮”片面夸大人的作用,鼓吹唯心论,推行一套“左”的做法,搞了十年。近些年来,我们针对这些强调按劳分配、物质利益原则,在工厂恢复了奖金制度,现在又提出要振奋主人翁精神。这些都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要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统一起来,结合起来,使工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还必须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张业立说,近些年来,虽然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但是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比较多。厂长报告、一些决议都是事先起草好了,到会上一念,工人们直接参加意见的机会很少。同时,由于工人本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了解厂里的许多事情,缺少发言权。因此建立一些制度予以保证,十分必要。他回顾“文化大革命”以前车间和厂里搞的一些“技术革新委员会”、“劳动竞赛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时说,有这些组织,工人们就有了用武之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参加管理也就变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他强调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恢复和加强这些组织,把工人吸收到这些组织当中来,是增强工人主人翁感的一个重要条件。
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也是使工人主人翁责任感增强的一个重要环节。张业立说,一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有人以为仅仅是工人的事。其实不然。工人的主人翁感能否增强,跟干部的作风有很大关系。他说,领导干部深入实际,作风民主,主动同群众商量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人的积极性就高。反之,就必然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他还说,现在是一级看一级,干部的作风对于下面影响很大。我看应当改成一级带一级,领导机关不仅要发号召,而且要带头干,同时还要尽量解决一些群众的具体实际问题。这样,工人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主人翁责任感就会大大加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