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睁眼看世界的爱国者——林则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2
第5版()
专栏:学点近代史

睁眼看世界的爱国者——林则徐
钱桥
1839年6月3日,这是中国人民值得纪念的一日。这一天,广州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只见海滩边挖好了两个销烟池,搬运工和兵丁们,先将鸦片和食盐倒入水池,然后抛进石灰,以铁锄木耙翻搅。霎时间,石灰溶化,池水沸滚,浓烟腾天。鸦片被销毁了,人民群众中响起一片欢呼声!这就是铭刻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巨型浮雕——虎门销烟的伟大场面。
主持与组织这场销烟运动的,就是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在禁烟运动发生前,他担任过河工、漕运和盐政等重要职务。在封建的仕宦生涯中,逐渐显露出精明能干的办事能力和清廉正直的作风。由于他对封建统治的忠实,得到道光皇帝的重用,1832年被任为江苏巡抚,1837年又升任湖广总督。在任期内,看到鸦片为害,提出了配制断瘾丸、强迫吸食者戒绝、大举搜查烟枪土膏等六条禁止鸦片的办法。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他积极筹备海防,相信“民心可用”,号召人民组织武装团体,招募水勇五千人。公开号召民众起来卫国保家,宣布“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他3月18日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三天之内将其趸船所有鸦片全部缴出,并出具甘结保证,永不挟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他并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英美鸦片贩子于4、5月间被迫陆续缴出鸦片237万余斤。从6月3日到25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虎门海滩将全部鸦片当众销毁。销烟时,准许当地居民和外国人到场参观,使他们“共见共闻,咸知震詟”。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清除烟毒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林则徐是当时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杰出代表,又是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作为亚洲大国,与外国通商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政治腐败的清王朝,闭关自守、夜郎自大,长期对西方科学采取拒绝的态度,使得当时的中国社会充斥迷信愚昧,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清政府许多高级官吏不了解世界有多大,英国距离中国有多远,美国在哪里。当时曾有人指责这种现象,“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有的外国人讥笑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林则徐为了知己知彼,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以利于今后斗争的需要,他领着一些人在自己的衙门里翻译外文书报。那时译书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需要有很大的勇气。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写的《世界地理大全》,把它编成《四洲志》。书中记述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接着又译辑了《华事夷言》一书,以了解外国对中国事情的看法。由于不断在斗争中扩大眼界,总结经验,林则徐的国际知识和策略思想,逐渐丰富起来。比如说,他把当时的主要敌人英国与美、法、荷、葡等国分开,从而孤立了敌人,连澳门的葡人总督也不肯直接帮英国侵略者,这就是一个例子。他又把英国官方与商人分开,把正当商人与鸦片贩子分开,这些都是富有策略意义的。
林则徐不仅能睁开眼睛看世界,而且主张买进西方大炮与船只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这是林则徐积极吸取外国技术长处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腐败的清王朝,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枪管炮身蜂眼多,易炸裂,射程近,缺乏瞄准设备。林则徐除了自行制造武器外,还进口枪炮。他在一份奏折中这样说道:“犹恐各台旧安炮位未尽得力,复设法密购西洋大铜炮,及他夷精制生铁大炮自五千斤至八九千斤不等,务使利于远攻”。他还从美商购进英制1080吨的甘米力治号船,改作兵船,这是开我国买西方船只之端。1840年1月,林则徐开始用从海外买进的200门现代炮,装备虎门要塞。
林则徐禁烟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值得中国人民纪念和尊敬。他懂得抵抗侵略必须依靠民众这一真理,不畏任何困难,坚决顽强,富于进取的精神。他努力冲破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的禁锢,注意体察外国情况,给当时闭目塞听、盲目排外的封建社会开倡了一个先例,给一些爱国、进步的士大夫以较大的启迪。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