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东方《游记》和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2
第7版()
专栏:国际书窗

东方《游记》和北京
丁宝年
历史上有过许多报道北京的外国作品,其中真实生动的描写不仅当时吸引了不少读者,就在今天读来仍然饶有趣味。葡萄牙作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的《游记》就是其中的一部。
平托(1509—1580)出身贫穷,幼年时就替别人干杂活。后来他为生活所迫,曾经漂洋过海,在中国、阿拉伯地区、东南亚、日本一带颠沛流离二十年,垂暮之年回到故乡闭门著书,回忆东方所见所闻,写成《游记》这部葡萄牙古典名著。
《游记》作者和他的八名同伴在1541年10月9日到北京。当时明朝定都北京才一百余年,平托把他看到的北京描绘为一座“堪称世界大都会”的“富足、文明、宏伟”的城市。
他在书中说,北京“地处北纬41度”,方圆数百里;“有两道城墙”,“城高墙厚”,“楼阁迭相临望”;“富舍丽宫,高楼广宇”,“内中曲径庭园,佳木繁阴,并筑有荷池喷泉,巧夺天工……。”
书中还具体地称道北京的“商店各有专售,排列有序……丝绸、织锦、棉麻衣布……精细瓷器……金、银、珠、宝……充塞于市。我等九人行走于街市之中,如入幻境”。
作者不厌其详地反复描绘了北京市面繁华、商品齐全,也记述了当时达官贵人宴酣行乐、丝竹讴歌等上层社会生活的富足景象。作者观察细致,连当时北京的酒肆食楼美酒佳肴并陈,整齐干净、服务周到这些细节,也不轻易放过。
作者最后还说:“我敢断言,无论罗马、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巴黎、伦敦、里斯本……还是开罗、大不里士……诸城,与伟大的北京相比都相去甚远。”
在当年交通隔绝,东西方极少往来的情况下,平托的东方见闻在他的欧洲同胞看来无疑是“海外奇谈,荒诞无稽”。《游记》在1614年问世后虽然众人争相传阅,爱不释手,但人们往往只把它看作是酒余饭后的笑谈材料,并不认真看待。甚至有人将组成作者名字的17个字母(Fern?o Mendes Pin-to)改换两个字母,变成:“Fern?o,mentes?”“M into.”(意即:“费尔南,你撒谎吧?”“我撒谎。”)拿早已去世的作者来开玩笑,使他蒙受不白之冤。
历史是公正的,现在他的同胞们早已替他平反昭雪,摘掉“撒谎者”的帽子。权威性的《葡萄牙历史词典》在编写《中国》条目时就注明曾参考了费尔南·门德斯·平托的《游记》。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某些章节已列为供葡萄牙学生阅读的范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