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一颗晶莹的翡翠——记造林先进单位下阁子大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3
第2版()
专栏:

一颗晶莹的翡翠
——记造林先进单位下阁子大队
山东省栖霞县下阁子大队,犹如一颗晶莹的翡翠,镶嵌在胶东半岛的牙山腹地上。
这个大队五百多人,有6,000亩山峦,594亩土地。这里的人靠山、养山、吃山,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年年对国家做出贡献。可是,七十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虫灾——松毛虫、松干蚧作祟,再加上人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撕去了披在牙山山系上的层层绿装,使七十多万亩翠绿的山地露出了赤黄的身躯;十年浩劫中,下阁子大队被折腾得山光了,地瘦了,村穷了。粮食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社员每年分配也仅在一百元上下打转转。
吃够了苦头,下阁子大队的干部群众从1975年开始,又重新走上了“靠山养山,封山育林抓收入”的路子。他们把发掘山区自然资源作为自己的致富之本,全村172个整半劳力,拿出88名投入林、蚕、果基本建设,并由一名支部副书记分工具体抓,安排一名老支委当林业队长。他们既抓眼前收入,又顾长远利益。短短几年的工夫,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过去被毁掉的2,400亩赤松林死而复生,充满生机;2,800亩新造的人工林郁闭成荫;几百亩柞峦簇簇新绿。下阁子大队干部群众,用七年的汗水,重新染绿了他们的6,000亩荒山。
下阁子大队林业生产迅速发展的“秘诀”是:封林、造林、管林相结合。
他们把新造的幼林、天然更新的赤松林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远山、高山、陡坡确定为死封山,一封三年,让山草、树叶全部烂在山里,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除了放牧区外,对打柴区和养蚕区实行年度性封山,秋后统一组织进山拾草。开山时任何人不准砍伐各种野生树苗。为了迅速发展木质好、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用材林,下阁子大队除了在林业专业队中拿出33人常年植树外,每年还分别在春、夏、冬三季组织造林大会战。七年来,他们每年都坚持植树400亩。对于野生林和人工林,下阁子大队都有专人管理,最近两年,栽了200亩泡桐、80亩楸树,每棵树栽时施上一车土粪,对落叶松、黑松、赤杨等速生丰产林,还追施了化肥。
在发展林业生产中,这个大队十分注意用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他们对林业队员实行了分片包干责任制,还发动家家户户制订护林公约,全大队形成了“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风气。
封山育林育草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平衡了生态,绿化了大地,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去年,全大队粮食亩产达到1,114斤;林业收入达到十三万多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56.5%,仅从山上弄的钱,平均每人达二千多元。
本报通讯员 林桂学 林少卿
本报记者 何黄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