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领导的心和我们贴在一起了”——记中共阳城县委转变作风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3
第2版()
专栏:

“领导的心和我们贴在一起了”
——记中共阳城县委转变作风的事迹
山西省阳城县委转变作风的事,在具有光荣传统的老革命根据地太岳区,被人们传为佳话。
阳城县委转变作风是县里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做起来的:
去年4月的一天,新任职的县委书记王世英第一次下乡。清晨,小汽车按惯例开到县委楼前等候,时间过去一个多小时了,还不见县委书记来上车。这时,一位刚从乡下回来的机关干部说,他在城关公社下李丘大队,看到了王世英同志。原来,王世英已经步行下乡了。他这次下乡,用了八天时间,徒步走访了七个公社,18个大队,访问了五十多户社员。
今年4月的一天,刚从外地调来担任县革委主任的卫象恭,也是第一次下乡,自己提了个大包到长途汽车站。办公室的同志得知此事,派人追到汽车站,卫象恭正和旅客在一起排队买票。上车时,因为是卡车,周围同志看他年纪大,上车困难,就把他扶上去了。途中,坐在驾驶室的一个人下车后,司机特地问:“刚才在阳城车站上车的县革委会主任是谁?请坐到驾驶室来。”卫象恭连连摆手,一再表示:“这里挺好,不麻烦了。”这时,车上的人才知道和他们挤在一块的老人是县革委会主任,劝他坐进了驾驶室。
去年以来,这个县的常委以90%的时间在乡下调查研究,把工作重点从机关转到基层。从书记到常委,下乡时能坐班车的不坐小汽车,路程短的就步行。群众赞扬说:“领导和我们的心贴在一起了,老八路作风恢复了,党的优良传统又回到我们当中来了。”
今年春天,阳城县委常委分头到各社队,就如何广开门路,发展多种经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县委书记王世英在西沟公社西丰大队调查,发现这个九百多人的村庄,种了四千多株红果树,两三年后,仅此一项,每年每人就可收入一百多元。他认为,这是山区社员致富的一个好办法。与此同时,县革委会主任卫象恭,路过?村,听说王甲成院里栽了两棵红果树,五年时间就挂果卖钱,收入不少。过了几天以后,卫象恭带着次营公社党委书记,专程找王甲成请教发展红果生产的经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常委们认真研究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作出了关于全县发展多种经营问题的决议,其中特别强调,根据本县实际,社社队队要大力发展红果树。
阳城县委领导同志,到基层调查研究,越走和群众距离越近,越能体贴群众疾苦。去年秋天,王世英和县委两个干事从次营公社苏村大队步行到二十多里以外的驾岭公社,途经冯坡大队已是午饭时分。他们就到大队支部书记张国元家吃了一顿玉米糁、小米、豆面条、酸菜做的“和子饭”。吃饭时,谈起社员起五更摸半夜到往返十里的山沟去挑水吃。王世英感到解放三十多年了,群众吃水还这样困难,心里很不安。饭后,他就和队干部一起到山沟去察看,提出主要以打旱井的办法,解决人畜吃水困难。他还发现,过去打的50眼旱井,由于管理不善,淤了起来没法利用。王世英和社员一起商量,规定了明确的责任制:由国家、集体拨款补助,发动社员打井,谁打归谁所有。去冬今春以来,这个大队修复了原有的旧井,还新打了一百多眼井,使一半人口吃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随后经县委常委讨论决定,积极采取措施,把解决好人畜吃水的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次县委副书记李文甫和王世英来到西哄哄大队,发现不实事求是的征购任务,给这里社员生活造成了困难。他们把这个情况向县委汇报后,就免去了同样类型的六个山区公社边远大队的小麦征购任务。
本报通讯员 李锁江 卫永太
本报记者 李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