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家庭促使他转变——记杨朝艳帮助爱人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4
第3版()
专栏:

家庭促使他转变
——记杨朝艳帮助爱人的事迹
山东省威海市东南村民主巷79号,有一对年轻伴侣。男的叫戚祖胜,在威海家具总厂当工人;女的叫杨朝艳,是威海市商业局幼儿园教师。每当人们看到这个幸福的小家庭,无不为杨朝艳崇高、纯真的精神世界所感动。
1979年3月的一天,戚祖胜带着他的未婚妻——北京市昌平县小汤山公社马坊大队幼儿教师杨朝艳,从北京返回威海市。两人到了烟台,戚祖胜再也不肯走了。他对姑娘说:“我实在对不起你,你这个人不错,你回北京吧。”姑娘追问为什么?戚祖胜把实情照直说了:他并不是什么采购员,而是一个多年到处流浪、行骗的失足青年……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把小杨震昏厥了……
1978年11月的一天,言称威海造船厂采购员的戚祖胜,在北京和小杨邂逅相遇,一开始,相互印象就不错。以后,小杨生病,戚祖胜又多方照料,经过频繁的接触,小杨觉得戚祖胜待人主动热情,不觉地从心里把自己与他联系在一起了。之后,姑娘说服家长同意了这门亲事。这次,小杨是随戚祖胜去威海办婚事的。
现在,真相大白了。悔恨、羞愧,汇成了姑娘的眼泪。她哭,小伙子也哭,哭得更悲伤。他对姑娘说:我刚到北京时跟你认识,只是想骗点钱,骗个食宿的地方,可后来通过多次接触,觉得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我由想骗你发展到真正爱你。但是,爱情不是属于我这种人的,社会将遗弃我。
小杨冷静地想到当前发生的一切:戚祖胜早年失去父母,成长于动乱年代,在流浪中沾染了恶习。现在,戚祖胜需要社会温暖,更需要家庭温暖。事实上,从她和戚祖胜接触后,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伤风败俗的事,他敢于向自己暴露肮脏的过去,这说明他心灵深处的道德火花没有完全熄灭,对爱情也没有当作儿戏。我要留下,发掘他身上的积极向上的因素,让他放出青年人应有的光和热。当戚祖胜知道了小杨这个郑重的决定时,小伙子颤抖着双唇,发誓般地答道:“我……决心重新做人,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他俩一踏进威海市,迎接他们的是布满垃圾和灰尘的冷屋和凉炕。接着又是各种风言风语,有的说:好人不会跟着戚祖胜。还有人说:多好的姑娘叫人骗来,真可怜!当地派出所同志也前来探望姑娘,好心地向她介绍了戚祖胜的情况:他干过临时工,但总不安心劳动;劳动教养过,时好时坏。姑娘对关心他们的乡亲们说:“我留下来,会对促进戚祖胜的转变增添一分力量。”她的回答,感动了许多干部和群众。
不久,杨朝艳和戚祖胜结婚的消息传开了。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派专人为他俩张罗办喜事;一些街道居民自动送来碗柜、碗筷、盆等礼物。一位名叫戚玉兰的大娘,捧来自己腌的一坛子咸菜,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收下这点心意,好好过日子吧!”姑娘感动得直淌热泪。
结婚那天,市、区、公社和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部门参加婚礼的同志,每人自动凑了钱,买了烟、糖、茶等,由衷地为他俩祝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天,小戚感动得呜呜直哭。
他俩结婚后,威海市劳动部门安排他们当了临时工。每月两人共有70元的收入。但是,戚祖胜在派出所保管的帐上还有700元的债务。小两口决定:每月至少拿出30元还债,晚上利用业余时间搞点家庭副业,增加收入,争取两年还清外债。生活的第一个月,他们不买菜,不买肉,一天三顿就着戚大娘送的那坛咸菜吃窝窝头。这个月,两人生活费仅用了八元钱。
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小杨宁愿克苦自己,却尽一切可能照顾戚祖胜。戚祖胜上夜班,小杨怕他胃口不好,特意买了两个面包,让他当夜宵。经过两年的奋斗,到1980年年底终于将700元的欠款全部还清。
当然,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戚祖胜多年染成的恶习,如嘴馋、手懒、心野和爱说谎话等,有时也会反复,每遇到这种情况,小杨总是耐心说服,晓以利害,寻根究源,进行帮助。有一次,小戚把买烧柴的钱花了,回家却说半路上拖车轮胎破了,买的烧柴还放在厂里。小杨一听这事不真,故意说要同他一起借车拉回烧柴。这下他急了,只好承认是撒谎。小杨开导他:你花钱只要合理,几元都行,为什么要说谎呢?小杨就是这样,一步也不放松地引导他往正路上走。
戚祖胜变了!领导、群众夸他成了一个好工人。去年,他不仅出满勤、干满点,还超额28%完成了生产定额。今年1月,他已转为正式工人。最近,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市工会举办的物理数学学习班。
本报记者 程德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