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中印友谊长流不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4
第7版()
专栏:

中印友谊长流不息
耕砚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开始交往,绵延无间,直至清朝中叶。两国在文化、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互相影响极深。有关两国交往的无数友好史例、趣闻、传说和诸如《西游记》这样的神话故事等等,长期来一直流传在中印两国人民之中,不断加深了两国人民彼此向望、慕求了解的情意。
历史上,中国著名高僧和学者,象法显、宋云、玄奘、义净等长途跋涉到印度取经,为中印友谊的发展播下了种子。特别是法显和玄奘,至今在印度的学校教科书中都有记载。玄奘回国后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更有特殊的贡献。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人,在我国东汉明帝时来我国译经典。所译经典除《四十二章经》外,还有《佛本行经》五卷,《十地断结经》四卷,《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法海藏经》一卷,《佛本生经》一卷。他俩去世后就被安葬在洛阳白马寺,至今白马寺仍旧保存有他们的墓和墓碑。他们以毕生精力,谱写了中印的瑰丽交往史。
近一二百年来,两国相继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欺凌、剥削、压迫,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共同的遭遇又使得两国人民互相深深同情,关切。周恩来总理曾概括说,“由于同样原因而受到的痛苦,为了同样目的而进行的斗争,都加深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同情和了解。”中印两国人民在为谋求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中,互相同情、支持的事实不胜枚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印度人民派来了援华医疗队帮助抗日,其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积劳成疾,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青的生命。
中印两国人民相继获得解放和独立后,友好关系蓬勃发展。中印两国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潘查希拉,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当时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来往络绎不绝,其中除两国总理进行互访外,两国政府领导人中还包括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宋庆龄、副总理贺龙、叶剑英元帅、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等等。两国在文化、教育、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内,进行了广泛的交往,互相学到了东西,加深了了解。“印地秦尼巴伊巴伊”(中印人民是兄弟)的口号深入两国人心。
六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国关系受到一些挫折。但是,同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相比,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两国在恢复大使级关系后逐步开展的双边活动,深受两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符合中印人民的心愿和利益。中印人民虽然经历十多年的隔阂,但当中国各种代表团恢复访问印度时,印度人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印地秦尼巴伊巴伊”的亲切口号又恢复了生命力。为了破坏这个口号,印度一小部分亲某一超级大国的人,曾有一次企图利用欢迎那个超级大国代表团的群众集会的时机,喊出同那个超级大国是兄弟的口号,但台下群众却习惯地脱口而出喊了“印地秦尼巴伊巴伊”,使会场气氛大变,成为笑谈。
1978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访问印度12个城市,所到之处夹道欢迎,花雨满地。在孟买和加尔各答两大城市的群众欢迎大会人数近一万之多。同样,不少印度朋友访问中国也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热烈、友好的接待和欢迎。印度电影和舞蹈在中国更是脍炙人口。这些都是中印两国人民渴望彼此了解,增进友谊的强烈表现。
由恒河和黄河哺育成长的中印两国人民,既然谱写了悠久的深情厚谊的交往史,也定能为明天描绘出更为绚丽多彩的友好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