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麦收时节探家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5
第2版()
专栏:

麦收时节探家见闻
5月下旬,正是晋南麦收大忙季节,我回到了家乡芮城县中沃公社马苍岭。沿路一片丰收景象。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荡漾,社员们喜气洋洋,腰不展、气不喘地挥舞着镰刀,在麦浪中挺进;一辆辆小平车,满载着农民用汗水浇灌的劳动果实,被小伙子拉着,一阵风似地从我身旁穿过;拖拉机在麦场上不停地来回奔跑。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来到家里,当院堆放着一大堆小麦,炕上也倒了半炕。父亲兴奋地对我说:“你看咱家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多粮呢!前几年一直放不满的两个瓮已放满,炕上、院子里到处都是,场上还有没打完的,打好后还没处放呢!”去年,报上宣传实行责任制以后社员分的粮没处放,我一直不相信,可今天摆在眼前的是自己的家呀!
我们家乡地处中条山龙头的半山坳。前几年,每年粮食亩产百儿八十斤,劳动日值最高时是四毛钱,一般都是二三毛钱,还有几分钱的。我父亲一年干到头,年终结算往往还得向生产队“倒贴”。去年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家里分的棉花地,除完成生产任务外,还超产二三十斤。今年小麦除交集体1,400斤外,还余两千多斤,超过去年全家分到的口粮。
饭后,我来到麦场上,正遇上年过五十的刘战业在装麦。我问他今年能打多少麦?他算了算说:“产量要比往年高一倍,要不是前不久刮那场干热风,今年收成比这还要好呢。”我想起他前几年整天愁眉不展,经常为嘴到处奔跑的情景。那时,一些亲戚朋友见他都害怕,借的粮不是今年推明年,就是收完麦还了,到秋后又借。他说:“这下好了,我再也不用夹着口袋到处求人了”。
碰到队长王建民聊起来,他更加高兴。他说,今年的夏收秩序是我村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今年基本上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连嫁到我村快十年只下过几次地的张淑兰,今年也从头干到尾。人人都加强了责任心,麦熟一点、割一点、运一点,不让割下的麦子再在地里过夜。往年,在麦收过程中,路上、地里,到处撒的都是。今年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至于小偷小摸的,今年不但没有,连上别人的地段拾麦的也少见。听说附近几个一直在观望、犹豫的社队,去年没有实行责任制,现在都后悔了,决定收完麦后,也根据群众的要求实行责任制。
山西省永济发电厂 姚新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