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中国民族关系史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9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民族关系史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
最近,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国民族研究学会联合主办,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3个民族的130余位专家和史学工作者参加。会上收到学术论文和资料47篇。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座谈会,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什么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这次座谈会讨论的两个重点。因为这是民族关系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达到比较一致的认识,将有助于解决由此派生的其他有关的学术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中国”一词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古代“中国”只是地域的、文化的概念。历代王朝,从夏、商、周一直到明、清,都有自己的国号。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提出五族共和,中国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中原王朝,而且也包括了中原王朝以外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今天讲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发生的历史,都是中国的历史,只要这个民族今天是我们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它们在历史上不论处于什么地位,独立也好,隶属也好,都是历史上中国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与会者指出,这样去看历史上的中国,符合历史实际,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什么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大多数与会者认为,从本质上看,中国各民族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交往,形成为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可以说各民族间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发展,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这就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与会者认为,为了正确地开展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一定要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用平等原则来研究历史上不平等的民族关系。对事件、对人物,都应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能对汉族是一个标准,对少数民族又是另一个标准。这就首先要清除大汉族正统思想的流毒。
座谈会以上述问题为中心,在讨论中也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变迁、民族的同化与融合、民族战争与民族英雄、和亲等问题。由于对中心问题的看法比较接近,大家都以处理中心问题的原则来重新看待这些问题,认识上有了显著的进展。
翁独健教授在座谈会开幕和闭幕的讲话中建议,今后应着重研究各族人民缔造祖国的历史贡献,不必再纠缠于概念上的抽象讨论。对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要多作一些深入的专题研究。可以写一些材料充实的地区民族关系史的专著,也可以用断代的方式,写出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史的专著,然后,在这样研究的基础上,依靠一定的集体力量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部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与会同志还指出,一定要做好资料工作。要重视汉文资料的史料价值,更要充分尊重民族文字的资料,同时还必须重视外文资料,对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注意吸取。
座谈会期间谭其骧教授、白寿彝教授先后作了学术报告。
(马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