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中国和斯里兰卡的传统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02
第7版()
专栏:

中国和斯里兰卡的传统友谊
刘正学
中国和斯里兰卡虽然山海殊隔,相距数千里,但是,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却一直可以上溯到公元四世纪末,即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据中国史籍记载,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古称“狮子国”的斯里兰卡使节沙门昙摩奉国王之命,携带玉质佛像一尊来访中国;与此同时,我国高僧法显也于义熙六年到达斯里兰卡求法取经。他们的访问开创了两国人民之间寻求知识和友谊的文化交往。
法显在斯里兰卡居住了两年。在此期间,他刻苦研读经文,又喜得梵文佛教典籍多种,“此悉为汉土所无”。为了把这些珍贵的佛经带回国内,他花了几年时间,在海上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有一次,他搭乘的商船遭到风暴袭击,结果,船漏水入,只能弃船逃至备用的小船。由于小船载重量不大,他怕商人扔掉经文,就毅然把自己随身一切弃之海中,最后保存了经文。回到国内后,他把经文译成汉语广为传播,另外还专门写了一部名著《佛国记》(又名《法显传》)。这本书,法显以自己亲身的见闻,向中国人民详细介绍了当时斯里兰卡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等。现代斯里兰卡文化界权威人士认为,这些情况对于研究当时的斯里兰卡的古代历史都是极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为了纪念这位高僧和中、斯两国人民的友谊,斯里兰卡政府计划对这些文物古迹实行保护并修复,而且特别要建一座“法显村”。斯里兰卡人民对法显和中国人民有着多么深挚的友情,可想而知。
法显是沟通中、斯两国文化交流的先驱者。继他之后,两国的正式使节、高僧和商人频繁来往,开展了一系列两国间的政治、文化和贸易活动。这在唐朝玄奘著的《大唐西域记》、晋、唐各朝官修史书以及明朝马欢所著《瀛涯胜览》和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中都有如实记载。在《星槎胜览》一书中,费信详细介绍了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的事迹。郑和于永乐七年奉皇上之命,携带金银供器、织金宝幡等物,布施于昔日释迦佛留有圣迹的一寺,并在那里建一石碑。此碑文分别用汉文、泰米尔文以及波斯文书写,现在完好地保存在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内。
从十六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殖民主义者先后分别侵略了斯里兰卡和中国。在以后的几百年时间内,中、斯两国正常的友好合作关系虽然暂告中断,但两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结成的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的战斗情谊,却丝毫未断。二次大战后,中、斯两国分别挣脱了殖民枷锁的束缚,取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从而使两国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我国领导人多次到斯里兰卡访问,特别是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更是深深铭刻在斯里兰卡人民的心中。1957年,周总理第一次访问斯里兰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基础上,中、斯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欢迎大会上,周总理高度赞扬了斯里兰卡政府坚持和平、中立和反对殖民主义的对外独立政策,并感谢斯里兰卡人民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政策,同中国签订了大米橡胶协定,以及全力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斗争。1964年,周总理第二次访问斯里兰卡,他代表中国政府向斯里兰卡人民赠送一份最有意义的礼物——帮助建造“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这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是中、斯两国人民团结互助、深厚友谊的象征。二十多年来,两国政府和人民在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中,在经济文化交往中,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中国人民一贯支持斯里兰卡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并积极支持斯里兰卡多次提出的建立印度洋和平区的倡议。中斯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有着深厚的基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附图片)
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1979年访问中国时,赠给中国儿童一头小象——“阿拉利雅”。图为普雷马达萨夫人用香蕉喂小象,普雷马达萨总理在抚摸着小象。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