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我们也实行了联产责任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05
第2版()
专栏:

我们也实行了联产责任制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山西曲沃县杨谈大队党总支书记 王德合
近来,一些同志见面就问我:“德合,听说你们也搞了联产到劳责任制,还有大包干?”也有一些同志拍着我的肩膀开心地说:“好啊,你这下可想通了。”是的,我现在想通了。咋个想通的?还得从头说起。
我们杨谈大队,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摸索总结出“四小四定”(定人员、定质量、定时间、定报酬,小段农活、小段安排、小段作业、小段验收)的生产管理方法。1965年3月,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棉花会议,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受到了总理的表扬、鼓励。后来,刘少奇同志也赞扬了我们。从那时起,定额计酬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大概工”不吃香了,随之我们的“三结合”定额管理又重见天日。刚恢复定额计酬后,干部社员的积极性真不小,可是到第二年,就越来越感到不那么行得通了。干部的思想工作跟不上,农活的检查验收不顶真,社员们干活也不那么精细,粮棉产量没有提高多少。人们说:这是由过去的“大呼隆”变成了“小呼隆”。
难道过去的经验真的不适应今天的情况了吗?我感到困惑。年初听人说外地搞开了联产到劳、到户责任制,我心里盘算开了,咱杨谈过去靠“组织起来”,壮大了集体经济,现在搞包产到户、到人,能准吗?没几天,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王润田同志来看我,以后又来了三次,开导我解放思想,要我面对现实,尊重群众意愿,多看看、多想想、多调查、多研究。我们大队有这样一个典型使我深受启发。第二生产队,过去在全大队25个生产队里是个后进队。去年秋天,他们把三百九十多亩小麦全部实行了统一经营、联产到劳责任制,小麦播种既快又好,在全大队名列前茅。去冬,二队又把一百多亩棉花地联产到劳,社员们早早就整地送粪。其它队的干部和社员都说,我们也该向二队学习了。
群众的呼声,领导的帮助,实践的证明,使我很不平静,一连想了几个晚上,越想越觉得心里豁亮。不错,合作化时期我们是靠“组织起来”起家的,可是“组织起来”的实质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消灭剥削,实行按劳分配,并非要求我们必须组织在一块干活不可。集体经济并不等于完全集体经营,根据实际可以集体经营,也可以分散经营。前些年,正是片面地强调集体经营,“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使农业生产遭受很大损失,我们这些老先进大队,也变得名不副实了。至于过去的经验,当然有用,但不能照搬了。当年的“四小四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时与其它办法相比,和社员的利益联系比较紧密,而现在,从我们大队的现实出发,定额计酬就显得不如联产计酬了,联产计酬和社员的利益联系得更直接,因而更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
我想通了,就组织社员民主讨论,很快定出了我们大队的责任制形式。这一下好比麦秸垛上扔上了一把火,“轰”地一下就烧起来了。今年我们大队3,600亩棉花上粪多,整地细,播种速度比前年提早三四天。旱情严重,有的地块苗不太全,社员硬是担水移栽。大家还互相暗里憋着劲,都想拿头分产量。我也和11名妇女包了50亩棉花。目前棉花长得绿油油、齐刷刷,十分喜人。实践教育了我,我虽然64岁了,还想多学点新东西,新办法,使我们的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强和完善,把我们大队的农业生产搞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