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在“伟大的道路”上——追寻朱德同志在德国的踪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05
第7版()
专栏:

在“伟大的道路”上
——追寻朱德同志在德国的踪迹
杨成绪
本世纪二十年代,朱德同志在德国度过了四年不平凡的岁月。他在1922年10月到达柏林,不久后,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朱德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工业发达的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从事进步的中国留德学生运动,直到1926年被迫离德回国。
深深的怀念驱使我去寻访这位一代伟人在德国留下的踪迹。
在哥廷根市档案馆,战后幸存的旧档案中有朱德同志填写的户籍卡,上面记载着他于1923年5月4日来到哥廷根,住在文德路88号,同年10月1日迁往马克斯·普朗克街3号,1924年12月21日离哥廷根去柏林。
文德路88号是幢普通的三层楼房。朱德同志来到哥廷根市的最初五个月,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马克思·普朗克街在市中心附近,是一条非常幽静的小街。朱德同志的旧居是一幢红砖砌的三层古老建筑,现已成为一个治疗风湿病的理疗所。他在这里居住过14个月零20天。
离开普朗克街,穿过一条条树荫掩映、用方石块铺修的街道,来到了哥廷根大学办公大楼。当年朱德同志曾经在这里办理过入学注册手续。在入学注册证(图见文末)上,朱德同志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填的是1885年11月6日(实际应是1886年旧历11月6日,可能是当时误写了)。注册时间是1924年夏季学期,专业为哲学系社会学。
哥廷根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著名学者荟萃。但是,朱德同志来到哥廷根大学不是追求一个学位,而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中国留学生中从事政治工作。
可惜,关于中国留学生活动的报道或者有关的历史资料,迄今尚未发现。只查到,在1925年,即朱德同志离开哥廷根去柏林的次年,哥廷根市中国留学生会曾向当地警察局申请批准向哥廷根市民散发题为《中国发生了什么》的政治性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介绍了中国人民正在奋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时还表示同情身受凡尔赛和约之害的德国人民。这件事由哥廷根市警察局向主管的希德斯海姆警察总局作了报告。
在哥廷根市旧档案中,还保存了希德斯海姆警察总局给哥廷根市警察局的批复文,内容为:
“你局今年4月23日81 3 K号文有关中国留学生与共产党人交往的报告已阅,请即将进一步调查情况上报。你局附来的中文小册子的内容系关于国民党的中国留德学生会的文章和通知。……小册子不包含有构成小册子所有者违法的内容。”这里可以看出,当年中国留学生的工作如何艰苦,他们的斗争策略又是多么机智。
在二十年代德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报》的显微胶卷上,1925年五、六月间几乎天天都有关于中国革命的报道。这一年6月19日的第三版有一条短讯,标题是《残暴的警察恐怖——四十名外国留学生被捕》。短讯称:“昨晚共产党小组在市立陶乐珊中学召开公开大会,表明对中国、南非和保加利亚的斗争、运动和恐怖政权的立场。响应这一号召的有约一千名大学生,其中有百余名外国留学生。……会后警察不问青红皂白,见人就捕。……有四十余名大学生,其中有许多中国人,至今还关在亚历山大广场的警察监狱中。”
当时的报道均未提及被捕的中国留学生姓名,其中是否确有朱德同志,现在已难证实。但据史沫特莱所著《伟大的道路》一书记载,朱德同志确实在1925年前后多次被捕,而且他有两次是因为参加声援保加利亚革命的大会而被捕的。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柏林举行了群众大会声援中国人民的斗争。朱德同志参加了这些政治活动因而被捕。《红旗报》报道6月18日举行支持中国等国的大会,很可能就是上述抗议“五卅”惨案的群众大会。朱德同志被关的地点是亚历山大广场的警察监狱,这一点也和《红旗报》的报道吻合。
1926年初夏,朱德同志离开德国回到祖国,投身于为民族生存而斗争的洪流中去。他在德国的四年生活、学习和战斗不仅使他“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增长对于西方文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寻找一条新的革命的道路”*。在半个多世纪以后,革命者的足迹虽已逐渐模糊,但它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永放光芒。
* 引语见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