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无处不均匀”不可能达到“无人不饱暖” ——怎样看待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06
第5版()
专栏:

“无处不均匀”不可能达到“无人不饱暖”
——怎样看待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
戎笙
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理想和实践,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最突出的典型。它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也常常为人们所误解,最大的误解是把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混为一谈。当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广泛传播,人们对太平天国的研究还不深入的时候,甚至象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曾发生过这样的误解。他说:“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当时所谓工人为国家管理,货物为国家所有,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孙中山选集》上卷第439页)这种误解曾广泛流传,并为许多人所袭用。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别有用心地利用这种误解以诋毁社会主义,企图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来“证明”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1970年台湾出版的肖一山的《清代通史》在论述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时说:“此为世界社会主义者梦寐以求之理想,不意洪秀全能于百年前实行之,以故外国学者常称秀全为社会革命家也。”林彪、“四人帮”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把平均主义冒充社会主义,也欺骗了不少人。因此把具有典型意义的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加以剖析,严格划清平均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发布了一个名为《待百姓条例》的文件,其要点是:一、不要钱漕;二、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每年所得米粒全归天王;三、每月大口给米一担,小口减半,以作养生之资;四、店铺买卖本利皆系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
太平天国英雄们把自己的平均主义理想在天京城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把天京城内各种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工人,按其技艺,分类集中,称为“诸匠营”或“百工衙”。这种组织创始于金田起义后不久,但它们只是作为军队的后勤供应部门,比较简单,只生产军需用品,对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影响不大。在天京实行的“诸匠营”或“百工衙”则完全不同,把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工场拆散了,把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取消了个体手工业,由政府派遣官员管理,组织集体生产。与此同时,取消了私营商业,废除了货币,人民日常生活用品由太平天国政府统一供给。家庭拆散了,把每家男女老幼按性别年龄分别聚居于各馆中。
大约在1853年底,太平天国刊印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份文件是《待百姓条例》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与平均主义有关的,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取消一切私有经济。一切土地收归公有,照人口平分使用。二、农副产品,一切归公。“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三、对整个社会进行大改组,每二十五家为一个单位,称为“两”。“两”是社会基层组织单位,既是生产单位,又是行政单位。“两”的领导人称两司马,管理本单位生产、分配、宗教、军事、行政、教育等一切事务。四、在这个“小而全”的自然经济体系中,每家房前屋后种着桑树,男人种田,女人蚕绩缝衣裳。每家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农闲时,则从事手工业生产。五、生活资料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婚娶等方面的特殊需要,按“通天下皆一式”的原则,由国库按定额分配。六、鳏、寡、孤、独、废、疾等六种人的生活,全由太平天国政府包下来。七、对丰收和欠收地区,采取
“丰荒相通”的办法,一律拉平。上述一切措施的总目标是“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均匀”和“饱暖”,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最高理想。农民小生产者在封建社会里,遭受地主阶级及其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极端低下。他们憎恨贫富悬殊的现象,具有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愿望。但是,小私有、分散经营、生产规模狭小等等的限制,决定了他们只能按照小农经济的标准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就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平分一切财富的思想,企图把整个社会经济改造成为划一的、平均的、无差别的小农经济,企图消灭商品交换,永远停滞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的自然经济中。其中按人口平分土地的思想,反映了千百年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这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是,它不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不反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早期在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财富的来源是教徒的捐献和战争中的缴获,或“打先锋”所得,不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产品。军中实行的平均主义,不是分配领域里的平均主义,是不与劳动报酬相联系的军需供应制度。因而它是完全正确的,实行的效果证明也是很好的。但是把圣库制度推向社会,这就触动了当时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所有制。他们不仅否定了地主阶级的所有制,也否定了商人的、手工业者的所有制。连农民小生产者少得可怜的一点土地和财物,也宣布归天王(或天父)所有。农民小生产者平分财富的要求,针对地主阶级是正义的;针对商人、针对手工业者则是反动的。他们竟然设想,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甚至连鸡和狗都要上缴国库,劳动者手中不能保留任何剩余产品。这是分配领域里的平均主义,与早期在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他们迷信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生活。在劳动报酬上,不管力农或惰农,体力强或体力弱,轻活或重活,熟练劳动或非熟练劳动,简单劳动或复杂劳动,也不管产量高低和质量好坏,无差别地一律平均分配。每一个劳动者所得到的消费资料,都是一个平均数。这样的分配方式,在没有掌握科学世界观的农民小生产者看来,仿佛是唯一合理的。他们不知道,这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他们从合理的愿望出发,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合理的结果。他们甚至设想,把社会上各种人的各种生活统统包下来,“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既要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就不得不把人们的消费水平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平均主义的天然伴侣是禁欲主义,是普遍的贫困。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实施,甚至没有认真地宣传过。平均或平等的思想只是在个别的并未广泛散发的宣传品中有所反映,广泛散发的大量宣传品却热衷于宣传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他们在实践中所推行的主要的也不是平均或平等,而是君主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
农民阶级是单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获得解放的阶级。他们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不能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他们从来没有制定过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造社会的方案。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均匀”和“饱暖”。中国农民阶级千百年来进行了千百次英勇的斗争,其中包括发展到单纯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太平天国革命,最终不免陷于失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引导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